0478 快攻(1/2)
在没有装甲部队的时代,要如何快速攻破敌人的防线,这一直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
自从有战争开始,这一直都是困绕世界所有军事家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几乎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在没有装甲部队之前,想要突破敌人的防线,那就只能用血肉云填。
而这样的做法,在ji qiāng还没有发明之前,或许还可以靠着人数的优势,勉强有机会可以突破。
但是自从加特林先生,将转管ji qiāng发明之后,这样的做法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将人命变成了消耗品。
在一条准备充分的防线面前,除非你占着绝对的人数优势,不然……
不然会有怎样的结果,历史上的英国人,给了整个地球上的军事强大,一个十分抢眼的例子。
用四挺马克沁重ji qiāng,与50名士兵,将手握原始兵器的土著,丢下了3000具尸体。
如果说这个例子,是建立在武器跨代的基础上,那么接下为的例子,却是大英帝国的痛。
一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德国人非常重视马克沁的应用,所以在英国人进攻的时候,用英国人的血肉,证明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你有再多的人数优势,在一条有着足够多的机会防线面前,你都是在送菜。一天6万人的鲜血,几乎将这一条河都染成了红色,英国有哭泣。
证明ji qiāng面对数量步兵的优势,让步兵无法突破防线,成就了马克沁的威名。
在成就马克沁威名的时候,也成就了德国人的另一种战术,一种专门用于攻破敌人ji qiāng防线的战术。
当英国人被德国人用6万条生命,教会如何使用ji qiāng之后,英国人也开始装备大量的ji qiāng。
德国人种下的因,最后也得到了果,自己居然也被英国人的ji qiāng给打惨了。
一战的后期,两方都装备了大量的重ji qiāng,想要突破敌人的防线,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英国与敌人,就各自想出了自己的办法,用于突破对方的防线,打破战场的僵势。
对于如何找破僵局,英国人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如果你的ji qiāng火力太强,对步兵造成了大量的杀伤,那么我就直接打掉你的火力点。
不过因为火炮无法上前线,那我就直接发明坦克吧。
在同时装备了ji qiāng与火炮之后,再加装可以应对重ji qiāng的装甲,那么你的重ji qiāng还有用处吗?
英国人这最直接的办法,算是开启了战场装甲力量的先河,直到现在也被称之为坦克发明之父。
相对于英国人的财大气粗,已经进入战场后期的德国,因为被封锁了对外通道,所以国人的资源非常有限。虽然他们也认识到装甲部队的威力,但转达头一看,自己国内就那么多的一点点的资源,所以还是不要把希望,都放在还没有证明其威力的坦克身上。
既然无法造出坦克这种优先的选项,那么德国人就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尽可能的武装起一支可以打破僵局的部队。
随着mp18chong fēng qiāng的诞生,德国人组建了一支实验性的部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风暴突击队。
组建风暴突击队的目的,就是利用兵力的单点火力优势,对敌人的防线,进行快速的突队攻击。
而mp18chong fēng qiāng的装备,侧为风暴突击队提供了足够的火力密度,在突破防线的时候,可以占据优势。
现在孙再荣他们所要采用的战术,就是这种经过张睿之手,传援与他的风暴突击队的战术。
当然了,现在他们要面临的敌人,可不是装备了ji qiāng的英国,也不是第一代mp18chong fēng qiāng。
张睿既然要将突击队战术,用于战场上,那么他就不会让一些前期的缺点重现。
mp18chong fēng qiāng,的确是一把好枪,但好枪也存在着不小的缺点。
比如那没有快慢机,装备了大容量32发,却是故障其高的蜗牛弹鼓。
所以张睿在选择武器的时候,就直接将特勤队的chong fēng qiāng拿了过来,直接装备孙再荣的连。
至于这种chong fēng qiāng的造价太高,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反正张睿不会云重新研制一款chong fēng qiāng。
至于造价非常低的chong fēng qiāng,张睿的确有图纸,比例有水管之名的司登,比如泼水的乌齐。
为什么张睿不愿意丢出这些低价的chong fēng qiāng,还不是因为张睿想卖武器,如果太简单,你怎么会卖出高价呢?
更换了武器的协同连,在发动进攻的第一时间,就给了清军极大的压力。
在第一波各种各样的shou liu dàn,将前沿的清军炸得各种蒙圈之后,协同连的第一波突击队,就冲进了清军的阵地。
在清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每个小队一支的chong fēng qiāng,就将子弹泼洒在清兵的身体上。
处于后方的偏将,看到已经突入前沿的黄埔士兵,真的是气得牙痒痒。
可是既然他将牙都咬掉了,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就算他已经知道黄埔将要使用何种战术,他也来不及指挥。
清军低层军官能力差的缺点,在协同连的快攻节凑中,一下子就被暴露无遗。
偏将只能无力的看着,黄埔的士兵,利用自己手中的chong fēng qiāng,shou liu dàn,在自己的防线上,开出一道道的口子。
不过相对于开了无数条口子,偏将更加被吓到了的,是黄埔士兵对于战场机会的把握。
在整个战场的前沿,只要自己的一个地方出现了缺点,黄埔的第二波就会直接突进来,甚至缺口还没有完全打开,第二波就已经进入了出发的位置。
偏将绝对不相信,黄埔的底层军官,每一个都有如此好的素质。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才让黄埔的士兵,有了如此把握战场机会的能力。
问题就出在他对面的孙再荣身上。孙再荣的身边,已经不再是只有一个背电台的士兵,而是围拢了好几个人,正放着一块大地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