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诸侯会盟(2/2)
“兄长,你此次领兵是要去何处啊?”刘备想起来时要问的事。
“怎么,你不知吗?数月前曹孟德行刺未果,后来到了陈留招兵买马,如今又发‘天子诏’,召集天下诸侯聚兵会盟,共讨董卓,我这便是要去会盟啊。”公孙瓒解释道。
刘备听完,心中暗道:“原来如此……想我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理当匡扶汉室,只可惜有心无力。如今董卓作乱,天子蒙难,各路诸侯起兵勤王,我身为汉室宗亲又岂可作壁上观?”
沉吟之后,刘备向公孙瓒提了一个要求:“兄长,可否让我跟随你共同讨贼?刘备甘为马前卒!”
没想到这句话正中公孙瓒下怀,他正愁自己麾下没有猛将,各路诸侯面和心不和,各怀鬼胎,纵使“内讧”也不无可能。若有刘备麾下这几个“万人敌”相助,各路诸侯必定有所忌惮。
于是公孙瓒爽快的答应了:“我正有此意,不过贤弟,我看你连同你这几个兄弟一同随我去吧。几位都是当世英雄,却籍籍无名,这次却是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名声”,刘备目前最缺的就是名声,虽然是汉室宗亲,但除了几个亲近人之外无人知晓,区区一个都邮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因此刘备不会不答应,更何况,他们兄弟几人向来是形影不离,即便公孙瓒不说,刘备也会带他们去。
于是刘备在回到城中短暂的交割了政务之后,边带着关羽、张飞、罗成三人随公孙瓒南下。
数日后,除曹操外,另有十七路诸侯齐聚在虎牢关外(汜水关和虎牢关其实是一个地方),联军大营延绵二百里。这其他诸侯都有谁呢?他们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偏将军、西凉刺史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瓚;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解释一下马腾。《三国演义》中说此时马腾是“西凉太守”,这个和“幽州太守刘焉”一样,是错误的。我这里写他是“偏将军”,是因为历史上,中平四年,马腾因功升迁为偏将军。
而写他是“西凉刺史”,则是我自己的脑洞了。董卓既然是相国,那么他原来担任的“西凉刺史”一职肯定就空出来了,而历史上董卓是拉拢过马腾的,因此这里就当做是董卓为了拉拢马腾而授予他西凉刺史一职。
“长沙太守孙坚(北平太守公孙瓒、西凉刺史马腾……)拜见袁公!”各路诸侯一同进入袁绍的中军大帐。
袁绍起身回应道:“诸位不必多礼,请入座。”
众人称谢入座,而后闲聊几句,其中河内郡太守王匡起身说道:“诸位,今日我等奉大义,联兵讨伐国贼董卓,该推举一个盟主才是,方能统一号令,否则一盘散沙如能诛杀得了董卓?”
王匡此言一出其他人议论纷纷,表情各不相同。首座上的袁绍则一直保持沉默,而曹操在看了袁绍一眼后,便起身说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又是名相后裔。曹某以为盟主之位非其莫属,诸位意下如何?”
实际上在场众人谁不想当盟主,奈何名望都不及袁绍,因此也都纷纷附和。袁绍自然是要装装样子,再三推辞,然后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