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稷下(2/2)
他边快步地向那个破败的城池走去,边思考着这个问题。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些端倪。
这里面,各种植物都有,只不过全部都是赤红色的,但是这里似乎只有一种草。
一种赤红色的长得很奇异的草。最顶层有三片叶,这三片叶也是最小的叶,此后往下每层都有三片叶,不过下一层的叶总是比上一层的叶大,极限似乎是五层共十五片叶。
回忆了一下,确认自己在生活中并没有见过这种草之后,姜仁便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看过的书中那些传说中的草。
一直思考了好几分钟,姜仁突然想起了一种华夏古代书籍上记载的草。
“赤色草,十五片叶,这是……赤草。”
赤草在华夏古代典籍中提到过几次,姜仁也有幸看过这些典籍,所以才知道。
汉班固《白虎通·封禅》:“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绛,别尊卑也。”《后汉书·曹褒传》:“甘露宵降,嘉谷滋生,赤草之类,纪於史官。”李贤注:“赤草,即朱草也。《大戴礼》曰:‘朱草日生一叶,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叶,周而复始也。’”
令姜仁疑惑的是,这里怎么会满世界都长满了赤草,而且所有的植物都是赤红色?
难道,和碑文里面的那个“赤帝”有关?
也许,前面的城池会给自己答案吧!
想到这里,姜仁站起身来,继续快速向那座破败的城池走去。
很快,他就到达了那座城池下。
十几米高的城墙很破败,有好几处都已经垮塌了。城门也倒在了地上。
看到这些,姜仁早有所料,心里波澜不惊,但是看到城门上方那用小篆刻出来的两个字时,姜仁不由得也吃了一惊。
小篆刻的字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但稀奇的是,这两个字是“稷下”。
这……
一说到稷下,那就必然联系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姜仁自然也知道。
稷下学宫,由战国时期田齐所办于临淄城稷门附近,是战国时期百家学术交流、争鸣之地。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息息相关。
那么,这里的稷下城又是怎么回事?
这事,有些意思。
想了想,姜仁便向着城里面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便可以看到宽阔的道路,有十余米宽,气势恢宏。道路两侧是俨然的房屋,不过很多都已经垮塌了。
置身在其中,姜仁感到了一种浓烈的历史庄严感与悲哀。
无论是多么辉煌的文明、多么庄重恢宏的城池,在历史的流动下,都会变成过往与废墟。
三星堆是这样,亚特兰蒂斯是这样,利莫里亚是这样,现在的稷下城也是这样。
就这样,姜仁边怀着对历史的悲伤慢慢地在这座废墟的街道上走着,边寻找着这里的人消失和最近几天人员失踪的秘密。
突然,走到一处街道口时,姜仁看到了一副景象,有些被震惊了。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