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师师(1/2)
斜阳残下,在汴梁皇宫的宣德门外宝马香车正连绵不断的涌来。
”赵相。“蔡京站在宣德门门边看着刚下马车的赵挺之喊道。
”蔡太师许久不见,太师过的可好。“赵挺之来到蔡京身旁微笑道。
”多谢赵相挂念!老夫还算硬朗,倒是赵相得多注意身体才是。“
”哈哈,太师说笑了。皇上有要事召见本相恕不奉陪。告辞!“赵挺之冷着脸说完后领着身后的官员向宫内走了进去。
”什么东西?“蔡京身旁的一名官员说道。
”高球不得放肆。“
”下官知道。“
”爹,还怕他做什么?我看他就如这残阳,很快就会日落西山。“
”哼,日落西山。落了它明早不是依然还会升起来吗?“
”升,他还升的起来吗?“穿着一身紫衣的青年在两个护卫的簇拥下站在一群官员后面说道。
官员们被吓了一跳慌忙转过身跪下来行礼道:”参见二殿下!“
”都免礼吧。“
”谢二殿下。“
以此同时,在皇宫的紫宸殿内。
“赵挺之。你可知罪。”
“臣,不知何罪之有?”
“哼,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就是不死宫的主人。”
“皇上,臣不是有心隐瞒,而是、、而是太后给臣下的密旨。”
“哼!好个密旨。那也就罢了。但是你却拿它暗杀有功之臣,可是实事。”
“臣冤枉啊!皇上。这一定是有人想陷害老臣。还请皇上明鉴。”
冤枉。此事三天后自会水落石出。如果你真是被冤枉的朕定还你一个公道。但是真和你有关系的话。那就别怪朕不念旧情。“
............................................
当月上中天,灯火阑珊在汴河的虹桥上,一辆马车停了下来。
“什么声音?”一紫衣公子掀开车帘向旁边骑着马的老者问道。
“是河上画舫传来的琴声”。老者答道。
紫衣公子在一名侍女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老者也慌忙的下了马,跟在紫衣公子的后面。
”秦公公,你带他们选回府,本公想一个人走走。“
老者,犹豫了一下。然后恭敬的说道:”爷,现在已是子时,老奴实在担心爷,要不叫两个护卫跟着爷。“
”不必,你们回府吧。“
”那还请爷早些回府。老奴告辞。“
看着马车远去,张东俊慢慢的走下虹桥。
此时一只小船靠向了岸边。接着一位打扮娇艳的妇人从船篷里钻了出来。妇人先是站在船头四处张望,接着一脸惊喜,慌忙把船上的木板放到岸上。
当张东俊刚走下虹桥,一位妇人拦住张东俊道:“公子今夜如此良辰美景何不到奴家的船上听曲赏月,吃酒写诗岂不快活。”
张东俊点了点头妇人便一脸欢喜的在前面引路。
来至船上,妇人掀开船帘笑道:“公子里面请。”
当张东俊矮身进入船内的那一刻,只见红烛下一美人儿抱着琵琶满面绯红的看着张东俊。不一会便一脸娇羞的低下了头。
妇人见女儿囧样对着张东俊笑道:“公子莫怪小女是第一次出来接客。”
接着妇人安排好张东俊坐下后,问道:“不知公子想听什么?我这就叫小女弹来。”
说着又从旁边的小柜内取出了一碟糕点和一碟干果以及美酒等。
张东俊笑道:“那就弹姑娘最喜欢的曲子。”
一曲终了。
张东俊拍手叫好。接着说道:“姑娘人不仅漂亮,琵琶也弹得相当的溜。”
“溜?”阿惜疑惑道。
“额,家乡话。就是好的意思。”
“公子妙赞了,敢问公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小生姓刘,单名一个枫字。家乡西蜀。不知姑娘尊姓芳名,哪里人氏?”
“小女子姓阎名惜娇,本地人氏。”
阎惜娇话刚一说完张东俊就愣住了。心里却想到,这不是宋江的二奶吗?
“公子,怎么了?”
“额,姑娘的名字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
“故人?”
“嗯,她也和姑娘一样喜欢弹琵琶。特别是她那首《琵琶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琵琶语》这是什么曲子?小女子从未听人说过。”
“不信。那把琵琶借我一用?”
“张公子也会弹琵琶?”阎惜娇递给张东俊说道。
“会一点点,还望惜娇姑娘不要见笑。”
说着张东俊接过琵琶后来到船头盘膝坐下,拨动了几下琴弦后便弹起了《琵琶语》。
在撩人的月色下,优美的琴声回荡在汴河上,让人如痴如醉,不能自已。
而阎惜娇刚一听就愣在了原地如石化了一般痴痴的看着张东俊。
这时刘枫又清唱道:
“忆经年,小楼初画夜雨寒。
枯蝶残梦驻秋千,看落红凌乱。
烟花不堪剪,迟迟钟鼓鸣羌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