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掉包(2/2)
圣旨已出,刘贺便也退出了大殿,百官看着刘贺,均猜测他到底在里面跟皇帝说了什么。熊原知道这回是刘贺的功劳居多,也没端着,主动过来感谢。
“刘大人之才,熊原佩服,我等跪了一天一夜都没能打动陛下,刘大人几句话便将诸位大臣解救,熊原代表诸公谢过刘大人。”
“熊大人客气了,你我同朝为官,本该同心协力,共抗外敌,而不是在朝堂之上挣个你死我活,刘贺先行告退了。”
刘贺出了宫,直接去了吕氏商社,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做。他一路上心里乐开了花,原来清官也可以这么爽。不过救人却是很威胁的,要不是吕不韦了解熊文,恐怕自己今天也要搭进去,现在百官均是对自己感恩戴德,皇帝也对自己是刮目相看,自己翻身的时候就快到了。
熊原回到家中已经疲惫不堪,但是脑子里却是一直在思考着,这刘贺进去之前一副嘴脸,出来一副嘴脸,明显是有高人指点。就是不知道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不过作为一个坦荡荡的人,熊原可不会把每个人都想的很坏。
事情平息了近一个月,这一个月中,刘贺开始主动关心朝政,并且与熊原配合的十分默契,每每主见什么,熊原都是只说,但是刘贺却能说的非常完美,让熊文听的心理高兴,还能将事情办成。大臣们也渐渐对刘贺有了好感,原本他那一派系的人,也不用再演什么,全都回到了刘贺身边。
熊文看到朝中的大臣们现在已经十分融洽了,刘贺现在已经能担当起丞相的重任了,这时熊原的作用就没有了。他在朝中现在起的往往都是反作用,根本就是教唆百官对抗皇权。尤其是熊原对梦晴很不友好,梦晴已经忍让了很长时间,虽然每日梦晴都不说什么,但是背后偷偷抹泪,熊文还是知道的。
此时刘贺刚好进谏反应秦国的事情,熊文乘机询问了刘贺对熊原的看法。
“臣不敢瞒陛下,臣对熊原大人并不是很喜欢,只是同朝为官,不愿意将事情弄得太僵而已。”
“朕想知道你的看法。”
“熊原大人有三点,臣认为做的不妥一、干涉后宫。后宫是陛下的家事,虽说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但皇后现在做的并无不妥,而熊大人却是一直盯着皇后不放。管书虽然没有说明,但臣调查过,他根本没有那个才气可以写出那样的童歌。二、公然结党。虽说君子群而不党,熊大人也一直以君子自称,但是权利面前无君子,大家只是目的不同而已,最终的目标还不是为了权利。当初为了救那几位大臣,本可细细跟陛下说明,但非要跪在大殿之外。为的不就是告诉陛下,今天你敢杀一个,明天楚国上下都会罢工吗?三、故意挑战皇权。熊大人在帮陛下登上皇位的时候是立过汗马功劳的,那时就已经展现出他非凡的智慧,如此有智慧的人,说话却每每很刺耳,臣觉得这就是故意挑战陛下,让陛下难堪,好赢的美名。这些只是臣个人的见解,还请陛下莫怪。”
“恩,好,朕知道了,秦国的事情还麻烦你去跑跑,我们现在的盟友中,秦国是最靠谱的,这个时候不能失去这个盟友。”
“诺”。
刘贺走出大殿是一身冷汗,他说那些话,绝对是铤而走险,如果陛下有意为难熊原,那他就赢了,如果无意那刘贺这么多天的努力就全白费了。他恨自己的能力有限,这种场面都应付不来,还是需要吕不韦在背后指点。
三天后,刘贺已经出使秦国,楚国境内发生了一件大事,上供的粮食被人无故掉包,熊原负责处理此案。但最后居然赦免了罪犯。原因很简单,那个地方的百姓受灾,官府隐瞒不报,还要百姓上交公粮,否则全部处死,百姓为了活命只能将家中的粮食全部上供。但大家都得活下去,于是村里几个年轻人,干了一件大事,偷偷将公粮换了。他们以为这粮食一旦进了粮仓就没有人知道到底是哪个地方进贡的粮食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