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带着战士模板混漫威 > 第三四章

第三四章(2/2)

目录
好书推荐: 神话重开 都市超级仙尊 召唤师峡谷奇遇记 盛唐发动机 高冷总裁的贴身兵王 孢子进化 帝妃毒嫁有凤还朝 炼成人生 局中局之苍天在上 不恭笔记

潮州现存17—19世纪的地方志书,有17种提到这个节日。除掉志书常见的按旧志重复抄录的4种,可以读到13条不同的记载。我们按材料出现时间,把这些文献记载抄录在下面。

中元祀先,以楮作五色绮绣之状焚之,云为做衣裳。为盂兰会,老僧于黄昏后登坛作法撒物食羹饭,谓之普施。

1819年,《潮阳县志》记载:

中元祀先。诸寺先期醵金作盂兰盆会。近且乡族之间,因而醵金,施孤演戏,数日之费,或累千金,士民往观,络绎于道。

1884年,《潮阳县志》记载:

中元作盂兰盆会,曰施孤。

1888年,《海阳县志》记载:

七月赛盂兰会,谓之施孤,又曰普度。中元家设祭,各挂冥钱于门焚之。

在17世纪的地方志书记载中,中元节的节日活动,主要的礼仪形式围绕着祭祀祖先进行。这个节日祭祀祖先,要比其他一些节日隆重。有个家人盛装拱立门前,恭候祖先神灵到来的仪式。祭品多用应时蔬果、日常饮食,但其中一定要准备好楮衣。或者是因为七月暑尽,季节更换,必须让祖先更衣防寒。这种在“七月半”为祖先“做衣裳”的习俗,一直沿袭到18世纪以后。在这些记载中,只有到1687年,《潮阳县志》才让我们看到佛教的影响;同一年修撰的《饶平县志》甚至很明确地指出这是一个道教的节日。这与同一时段佛教信仰在潮州民间社会的流行情况显然不符,需要做一点更加具体的讨论。

首先当然要注意的地方志编纂者的立场。1572年林大春撰写《潮阳县志》,在“坛庙志”的按语中,述说他为什么要在记载国家奉祀的坛庙之后,还记录大量废弃的佛道寺观:

然则,又何以书废寺也?曰,寺院之兴,佛老之教也。佛教之炽,圣道之衰也。故不书存而书废者,见孔子之道明,而佛老之教息也。夫佛老之教息,而孔子之道于是乎益明矣。又安得不幸而书之。

这段话很典型地反映了参与地方志书编写的、坚持儒家立场的士大夫的思想。其实,佛教在当时潮州民间社会的流行,从按语中“不书存而书废”这一句话还是读得出来的。林大春生活在16世纪,作为一位在晚明非常有影响的潮州士大夫,他这种尊儒排佛的思想,也可能影响到下一个世纪的地方志编纂。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17世纪几种地方志书的编纂者,对待佛道的态度与林大春有很大的差别。这可以通过他们对佛道寺观的记载观察到。1684年

目录
新书推荐: 人间圣! 妖魔乱世:坏了,我变成妖怪了 遮天:穿越圣体,镇压黑暗动乱 大司农 遮天:娶妻变强,凡体镇世间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斗罗:武魂龙渊剑,我成剑鞘了 盘龙,磁场转动 晦朔光年 遮天之太古圣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