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章 人之初,性本善(2/2)
因为阳先生与朱碧华就九原问题进行过商讨。时空战队占领九原城之后,将承担延河北面守卫屏障,并将肃清黄河“几字湾”北面与西面的日本人势力。
当然这个好处是虚的,最实在的好处,是朱碧华要在黄河上建一座公路铁路大桥,将九原与八路军根据地的联系正常化、常态化。
而且建桥时,朱碧华还同意八路军方面可以派出人员参与、学习。
此外,摆在延河面前的任务则是,是否延河方面要接通榆林到九原的铁路或公路交通。这个问题,曾经讨论过,但延河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当时反对的人说,现在抗战时期,打击日本侵略者才是大事,啥桥啊路啊,晚几年建设行不行?
以阳先生的看法,根据地确实需要一条公路或铁路的。毕竟,日本军队已经大量装备了汽车、装甲车、坦克战车等,而八路军如果一直以血肉之躯去拼,是很吃亏的。
总之,时空战队占领九原,是大事中的大事。延河方面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甚至,阳先生还有一些不好的感觉,那就是与时空战队的合作,极可能会有反复。
虽然时空战队表示了,大家是各自独立的集团,可这个世界,毕竟是普通联系的存在体,一个集团,不可能真正独立于世间。
譬如对苏态度,双方差异就很大。此后延河要借道去苏俄,会不会受到时空战队的影响啊等等。
……
其实阳先生的担心,已经没了基础。
此时的时空战队,比任何时候都更务实。
朱碧华消化了系统升级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九原市管理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人员,除了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外,还有时空战队营以上军官、九原市政府副市长及各局局长,总人数达50余人。
九原市政府各部门,大多数是现代时空与抗战时空进行人员混搭。抗战时空的人也去现代时空参观过,先不说管理能力与水平如何,仅以这些人内心涌现出的想要一展抱负的激情,就超过了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管理班子。
这个会议,不是讨论,而是直接的工作安排。
会议第一项,是九原市管委会主任朱碧华任命九原市各部门人员。
九原市市长:王方林
九原市副市长:刘书伯、房关益、郑慧之;
民政局长:艾华斌
财政局长:邓平山
税务局长:甘玉德
建设局长:高德云
商业局长:肖秀华
工业局长:陈继真
国资局长:纪江春
教育局长:杨建海
警察局长:殷川林
这个名单中,没有农业局,其相关职能将由建设局、商业局分管。譬如农业水利建设,自然归建设局管,譬如农产品购销,自然可由商业局管。
此外,时空战队并没有在抗战时空经营农村的想法,如果真的需要进入农村,那么也会以乡、村的基层zhèng quán方式进入。
这个机构设置中,建设局管得特别宽,你找不到对应部门的,就去找建设局;此外教育局也管得特别宽,除了教育这一块外,啥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都在教育局这一块。
事实上朱碧华也没想怎么在抗战时空发展科技,因为他们并没有做好在这个时代长久滞留的打算。
总之,这就是一个“四不像”的草台班子。
会议第第二项,是宣布相关的廉政纪律、工作纪律,相关文案,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管理经验,并从“人之初,性本恶”的角度重新设立了相关制度。
仅此一项,就与种花家几千年来的“人之初,性本善”完全不相同。
现代时空对这个“善恶”进行了相当多的讨论。或许各有千秋吧,但朱碧华也相信一定,从管理学来看,“性本恶”说更有利于管理,它让管理有了道德必要和道德基础。
如果都是“性本善”,管理就变得很尴尬。既然大家都“性本善”,又何必管那么严啊,批评教育一下就可以了,甚至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在“性本善”下,管理有可能变成好好先生,有可能变成无足轻重的东西。在现代时空,这种管理失职、管理缺位的情形,管理走样的情形,不要太多太多。
但“性本恶”不同。性本恶,首先对人性会进行恶意猜测并提前进行预防,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先小人,后君子”,现代时空里,熟人间做事也有了“亲兄弟,明算账”的说法,聚餐的aa制也非常盛行。
这些情形,都表示在民间生活中,“性本恶”说已经开始被民众所接受。只是在官方场合以及官方文件中,其规则严重滞后,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总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性本善”与“性本恶”的差别,还表现在管理过程中。前者,认为人都会学好,工作中会有自觉,所以很自然地弱化了监督或提醒的作用;
而后者,则认为人天生犯贱,对其可能的不尽责不尽职等行为,要从严监督,严防死守。特别是对“权力”与“财产”使用的监督,更是重中之重。
譬如上班签到制度,在现代时空哪怕一些大v都在说,但凡打卡签到的单位,都是走下坡路的单位。言外之意说朝气蓬勃的单位,正在进步的单位都是不需要上班打卡签到的。
大v的这话,准确地表明了现代时空一些单位的现状。
其言外之意则是打卡签到只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弥补措施,真正的好单位是不需要打卡签到的。
不难看出,这位大v也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而把过去人们在不打卡时也能“准时上班”的状态理解为人之常态。
假如这位大v是这种理念,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理念是过于理想化的。因为不管在任何时代,人之心理都应该是多元的,你想往东他想向西,如果所谓大家劲往一处使,那一定只是暂时的,或有明确目的的。
让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很长时间都把思想固定在某个方向或某个标准上,除了数千年的封建时代,以及二战德国或日本,又有谁可以做到?
好吧,譬如苏俄可以做到?可那样做,真的很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