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理想不是空想(1/2)
健民喜欢听别人讲话,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故事。每每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把自己带到故事中去了。就像看小说,总是很快的融入其中,有时候是小角色,有时候是个主角。听完一个故事,看完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人们在讲话的时候更多的是讲成功或失败。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懊悔。成功的时候说自己多么多么的努力,失败的时候是多么多么的不应该。听的多了,健民就觉得成功跟失败没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要看事情怎么发展,自己能不能跟上节奏。
七分靠打拼,三分命注定。
人都是一样的,甚至理想都是一样的。健民身边的同学大都希望能上一个好点的高中。可是现实中却千差万别。开朗的同学,遇到问题主动的向同学,向老师请教。腼腆的同学更喜欢花时间去查阅资料,自己解决。肯吃苦的同学就把特殊的题型、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不停的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
但是就拿班上三十几个同学来讲,像上面这样做的也只占到了不到三分之一。更多的是,嘴上说着考个好学校,手上拿着的是小说,比如健民。
初三的健民离课堂就越来越远了,眼睛近视,没有配眼镜,看不到黑板。下课之后从来不复习,对待课外作业也是尽可能快的完成。之所以感觉不是很吃力,是因为惯性,前期的底子还能支撑的住。
有理想是好的,但在理想没有实现的时候,关键是让自己始终走在通向理想的路上。
生活中的诱惑有很多,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鲜玩意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对于农村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因为这是一种被动的改变,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做好接受新事物的准备。
健民的同学有的开始在周末的时候结伴到镇上或者市里去上网,家境富裕的开始玩小灵通,一有时间就几个人约成块儿到处逛。也许逛的地方早已经没有新鲜感,但是用了新技术,就感觉不一样。有的男女同学已经开始谈恋爱了,你不讨厌我,我不讨厌你,周末一起压马路。喜欢运动的同学开始学着碟片上的动作,锻炼自己的肌肉。学习好的同学也开始听音乐,追剧。总之一切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场景,似乎生活在一夜之间变得格外的充实,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健民还是在听别人讲故事,看小说。
理想因该分开讲,想在理之后,就是说所有的想都是建立在生活生活之上的。理想不能实现是因为生活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说没有去把理想的基石筑起来。
越是伟大的理想,需要的生活基础越大,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思想上的。
理想在没有实现之前要做的就是耐下性子先将基石夯实。想考一个好的高中,就要有进入校门的通行证,当然那些个财大气粗,权势逼人的不在正常人范围之内。而是那些上有头下有堵,被夹在中间的同学,就要好好上学了。该努力努力,该加班加班,该吃苦吃苦,至于能不能实现理想,谁知道呢。
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结果就是,许多在对自身没有清晰认知的同学都被带偏了。比如健民。要什么没什么,自己不努力,可以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身就像木头桩,等着挨生活的劈。
很多学霸的家境都有一定的基础,就像小说跟电视剧上的情节一样,最低保障都是一般同学的理想水平。同样很多学渣更是隐形的富翁,上学就像镀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