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三步一个坎(1/2)
青城是一个小城市,西面跟南面都是山,跟枣树沟的格局类似,都是建在地脉七寸处。
七寸之地都是劳碌命,起起伏伏变化很大。青城在古代曾经也是一座重镇,出过一些人物。
回首望南山,似曾雁归来。
垂帘眼前路,踌躇满蹒跚。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占尽一地之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不仅仅是吃山货,喝泉水。更多的是,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就容易沾染山的坚韧,水的柔美。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不管是学习还是读书。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三是一个坎。
健民是个穷娃儿,家境不富裕,穷人家最怕的一件事儿,不是孩子没出息,是怕孩子野心太大。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喜欢讲一个人从最底层爬到最高层的经历,其实世上这么多人,真能出人头地,用一将成名万骨枯也不为过。同样的一条路,有的人是徒步,有的是开车,还有的人在天上,有的人在路边。
健民的生活费是哥哥给的,哥哥那个时候刚刚工作,每个月给健民五百的生活费。健民手里有钱,也从来没有过钱,总是有做不完的事儿,长大了,更是入不敷出。
有人喜欢看手相,健民也给自己看过,五指并拢,那指头逢能跑火车。相上说不是聚财的手,露财。
贫穷教会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节约。农村大多时候是没有收入的,更多的时间是啃老本,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健民总是将生活费花在小说跟游戏上,在吃穿上能省就省。当周边的同学开始忙着收拾自己的衣着打扮的时候,健民在想社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世界因为空旷所以显的寂寥,家庭因为拥挤所以显的热闹。
班上有个萧儿的同学,家是本地的,条件不错,每天的生活费是一百。萧儿长的很帅,跟现代的奶油小生一样,肌肉结实。为人很低调,学习成绩中等,给人的感觉也是波澜不惊。
同样是平平无奇的两个人,但差距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乐于贫穷跟看淡世俗是两码事儿,中间还隔着一道叫富裕的墙。
现代的景点都有门票,同样是自然景观,同样能放松心情,但墙里墙外就是两个天地。
曾经有段时间健民安于贫穷,觉得贫穷没有什么不好,吃饱穿暖,还有大把的时间去遛弯逛街。
富人看穷人整天晒晒太阳儿,钓钓鱼儿,就问:“你不想有钱吗?”
“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有钱了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阿。”
“我就喜欢晒太阳儿,钓鱼儿。”
健民读听到这个故事儿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里面的穷人。但是现实可以轻易摧毁一个茅草屋,却不能轻易摧毁一座城池。
茅草屋跟城池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简单的堆砌,后者是费心的修建。
从平凡到淡然的路上要经过奋斗。
人从出生到老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经历不一样。
一个人的财富不是外在能够体现出来的,那只是社会的认同,真正的宝藏在经历,在人生的路上。就像外出旅游,收获的是旅途上的所见所闻,不是长了几斤肉,潇洒了几天时间。
光说不练嘴把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