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2/2)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几年后就是兰子恩把九娃带进了革命的队伍。
九娃在染坊当了伙计,每天挑水、劈柴成了他主要的营生,有时被掌柜的派出当个跑腿,他干得挺上心。
染布需要大量的水,好在后院就有井台。每天一早九娃就挑上木质水桶去后院,摇动辘轳,一趟一趟往返染池与井台。早起的兰掌柜看在眼里,赞许他“是个好娃娃”,将来会是少爷的好帮手。
天蒙蒙亮,九娃就起来扫院子。扫完院子就去挑水,然后主动去劈柴。有时小姐兰子惠跑过来找他玩,九娃怕危险,要她别过来,子惠缠住要九娃陪她玩。九娃不好生硬,停下手里的活,陪子惠玩一会。
兰子恩告诉九娃,以后别再叫他少爷,九娃一时还改不过来。熟悉了,兰子恩也不再纠正,九娃爱咋叫就咋叫。
有一天,刘生元来找九娃,问兰少爷回来了没?九娃说,没见,少爷还没到放学的时辰。刘生元说,我去学堂找了,人没见到,就赶这来了。九娃从刘家哥的神色上看,很着急,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要紧的事。刘家哥说,我出去迎一迎,如果没迎上,等他一回来马上把这纸条交给他,万不敢忘了,更不能弄丢了。
刘生元走后不一会,兰子恩挎着书包回来了,九娃一见赶紧迎过去,打招呼的功夫,他把纸条悄悄塞进了兰少爷的手里。当兰子恩背转身子看到了字条上的内容后,来不及进窑,就急急忙忙往外走。
“告诉老爷,我去办点事。”兰子恩把书包往九娃怀里一塞,匆匆出了染坊大门。
九娃望着他消失的身影暗自思忖,刘家哥和兰少爷肯定有了什么事,不然他们不会那么行色匆忙。
脚步匆匆的兰子恩走上街头后,先是拐进一个小巷道,看看身后没有可疑的人,这才直奔了东街上的“一口香扁食店”,在那里去见一个手拿红雨伞的人,暗号老同学来了。
走进扁食馆,兰子恩拣个靠窗户的桌子坐下,让掌柜的泡了壶茶,漫不经心地品着,眼睛却不眨地盯着每一个走进的人。这个时间段吃饭的人并不多,饭馆颇显冷清。有一个人进来了,长袍马褂,可惜手里没有雨伞,兰子恩有点失望。就在这时,又进来的一个人让兰子恩感到紧张,此人是警察局侦缉队有名的爪牙孙敬尧,外号鬼见愁。兰子恩一想,坏了,有这混蛋在场无论如何是没办法接头的。在他还没想出办法的时候,孙敬尧已经看见了他:
“哟,这不是兰少爷嘛,怎在这儿,也来吃扁食?”
“是,馋这里的扁食。”
孙敬尧时常去染坊找兰子恩叔父,说是和老朋友叙旧,实则是揩油水,这号人对哪个商铺都是不能得罪的。
“你婶子包的扁食比这好吃多了。”
“你说的没错,但我想换换口味。”话音刚落,兰子恩突然间发现从外面走进一个郎中摸样的人,戴着礼帽,手里果然拿着一把红雨伞。
“啊……”兰子恩惊呆了,那人居然就是鼎鼎大名的陕北共产党首领老刘。虽说老刘化了装,但兰子恩一眼还是认了出来。
孙敬尧也在老刘脸上身上像狗一样嗅着,显然他还未马上认出老刘来。
不好,马上让老刘离开这危险之地。
“哎,张老师,你的同学来了,在后面包厢里,你快去,他们等候多时了。”急中生智的兰子恩也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包厢,至少后门是有的,便随口发出了危险信号。
老刘一愣,既而反应过来冲紧紧盯视的孙敬尧点点头,快步往里走去。
孙敬尧的目光从未离开老刘,从面相上看,这穿长袍的人好像见过。就在他他转动着眼睛极力回想的时候,为了转移他的视线,兰子恩赶忙给他让茶,“来,孙警官,这里的清茶味道还不错……”突然,孙敬尧跳了起来,大喊一声:“别让他跑了,他是共产党!”
喊叫的同时,孙敬尧的枪已经从怀里抽出,冲向了后厨。
哪里还有老刘的影子,等他气急败坏地返回时,兰子恩也没了踪影。
“妈的,他们是一伙的。”孙敬尧气得跺脚。
兰子恩出了城,怕被追赶,不敢走大路,抄小路沿秀水河马不停蹄地赶了一阵急路。累了,望望后面,并没有追兵,这才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喘口气。
“不许动,对,乖乖的。”身后传来一声并不高嗓音让兰子恩惊出了冷汗。“对,慢慢转,就这样转过身子。”
“哈,老刘,是你!”兰子恩万分惊喜。
同志重逢,分外亲热,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次接头老刘原本是有任务要布置给兰子恩的,就是要他秘密把发展起来的学生党员带往陕甘根据地。不幸被孙敬尧给撞上了,身份败露的兰子恩不可能再回到学校了,只好跟随老刘去了陕甘闹红的大本营——子午岭南梁堡。
兰子恩跑了,但染坊搬不走,孙敬尧直奔而来。
面对兰掌柜手里白花花的银子,孙敬尧打哈哈,“好说,谁让咱们是老朋友呢,无论怎样我都不会卖了朋友呀!”
兰掌柜唯有感谢,赶紧让太太做菜,拿好酒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