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碗毒鸡汤(1/2)
这时候,上课铃响了。
刘老头走了进来,手上提着两双鞋。
他是简强的班主任,今年65岁。
刘老头本来已经退休,在家带了两年孙子后,由学校返聘回来教书,任高三(6)班班主任。
来到教室的第一天,刘老头没带教案,而是带了两双鞋,一双皮鞋,一双草鞋。
他把两双鞋分别挂在黑板两侧,然后走到讲台前。
“同学们,欢迎回来!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一年之后,等待你们的,将是命运的裁决!裁决者不是佛祖,也不是上帝,而是在座的每一位,也就是你们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努力了,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获得一个好的前途;不努力,就没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更别谈什么前途了!”
“你们都看到了,今天上课,老师没有带教案,而是带了两双鞋。左边的皮鞋,是为努力的人准备的,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考上大学,得到一个好的工作,穿上皮鞋不成问题;右边的草鞋,是为那些混日子的同学准备的,他们无心进取,一年之后回到家里,啃父母的老本,想穿皮鞋只能靠父母施舍,而自己又没有能力买,往后只配穿草鞋!”
“可以说,接下来的一年,是你们人生的分水岭,穿皮鞋或者穿草鞋,全在于你们自己。老师的建议是,请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前途拼一把,给自己漫长的人生一个交代,即使失败也无愧于青春……”
刘老头足足洋洋洒洒,整整讲了一节课,一碗鸡汤浓郁芬芳,听得学生们热血沸腾。
他以两双鞋作为切入口,谈高三,谈高考,谈前途,由浅入深再深入简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同学们听得入神的同时,简强却在打哈欠,有些昏昏入睡。
不得不说,刘老头口才不错,可以称之为一个合格的讲师。
简强之所以没有被他的话吸引,并不是因为刘老头讲得不够好,而是因为他有着生活在未来的阅历。
九十年代,许多工厂和企事业单位面临改制,工人下岗,领些少得可怜的抚恤金自主创业。
在这种情况下,对县城的学生来说,读书的确是最好的出路。
职工子弟不能接班,除了考个大学搏一搏,还能干啥去?
农村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一旦高考落榜,等待他们的,也只有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加一头老黄牛。
拼爹?算了,说点别的吧!
创业?那是做梦时才有机会干的事!
所以,九十年代中后期,对整个国民来说,是十分尴尬的一段时间,可以称之为峥嵘岁月。
但是,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吃得起饭了,上得起学了,买得起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