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国十大系列之三(1/2)
三国十大妙答
作者:天狼欧阳杉
定义:所谓妙答,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巧妙地回答对手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些回答都是当场即兴发挥的,所以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知识存储和临场应变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国时期是继东周列国之后又一个乱世,正是这种思维敏捷之人发挥的舞台。在《演义》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妙答。
第十位:张松的“无敌之对”
张松访曹,本是弱国向强国求援,但曹操过于傲慢,于是张松很是杀了杀他的锐气,先是施展过目不忘的本领使得曹丞相辛辛苦苦写成的《孟德新书》付之一炬。然后又在曹操夸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时大浇而特浇了一盆凉水,历数了曹操在濮阳,宛城,赤壁,华容,潼关的种种惨状,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此皆无敌于天下也!”差点没将曹操气得背过气去。将众多事实串联起来讽刺对手的谬论,此诚绝妙之答。唯一不足的地方是虽然嘴上痛快了,却险些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排在第十位。巧妙指数:5。5
第九位:陈登的“虎鹰之对”
陈登和他爹都是见风使舵之辈,然而能在乱世之中保持其“双重间谍”的身份倒也实属不易。比如他趁吕布有意降曹时在曹操那里拿了好处费,还得回来向吕布解释为什么没有他的份就要用一些智慧了。他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比喻,说饥鹰饿虎只有空着肚子时才会伤人,如果吃饱了就会不思进取。也赶上吕布是个白痴,就被他简简单单地骗过去了。巧妙指数:6
第八位:刘备的“失匙之对”
刘皇叔不愧当世袅雄也!在曹操这只老狐狸的眼皮底下要想一点破绽不露是难而又难的。把闻言而失匙推说成闻雷而失匙,打消了曹操的戒心。刘备之对贵在借坡下驴,对得自然,对得机警。巧妙指数:6。5
第七位:诸葛恪的“劝酒之对”
诸葛恪怎么看怎么不象是愚腐木讷的诸葛瑾的儿子,倒颇有乃叔之风,小小年纪就知道往家里倒腾牲口。特别是在劝老顽固张昭喝酒时,紧紧抓住老家伙虚伪,要面子的心理,因张昭说喝酒非养生之道,指出姜子牙八十多岁仍指挥打仗,而张昭在打仗时在后,宴席时在前,何谈养之道。气得张昭无话可说,只得强饮。巧妙指数:7
第六位:钟会的“出汗之对”
钟会出身于文化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也不错,在其幼时面见魏帝时就表现出他不同于常人的气质。其兄是“战战傈傈,汗出如浆”,而他却回答“战战傈傈,汗不敢出”,充分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巧妙指数:7。5
第五位:贾诩的“立嗣之对”
在曹操的所有谋士之中,除了郭嘉就属贾诩了。在回答曹操立谁为嗣时先运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密而不答,然后巧妙地说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因为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这样既避开了立嗣这个敏感的话题,又使曹操更好地理会自己的观点,实在是一举两得。巧妙指数:8
第四位:孔融的“了了之对”
孔融仿佛成了天才儿童的代名词,在有人认为他只不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时候,极切合时机地反击道:“君之幼时,想必了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其人极为下不来台。巧妙指数:8。5
第三位:邓艾的“凤兮之对”
又一个天才儿童,虽然因为口吃“艾艾”地被人瞧不起,但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司马懿曾开玩笑地问他:“卿曰艾艾,实是几艾?”邓艾能马上回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运用了《论语》里的句子类比,贵在其知识的合理运用。巧妙指数:9
第二位:杨修的“一合之对”
要说杨修不物正业,真是一点也没冤枉他:没什么事干什么要找领导的麻烦?曹丞相不过是写错个字嘛,也犯不着“一人一口”把他的点心给吃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回答真是巧妙之极。巧妙指数:9。5
第一位:秦宓的“天辩之对”
秦宓和张温的“天辩”在整部《演义》里是最精彩的辩论,我感觉要超过舌战群儒。因为舌战群儒中的诸葛亮多是以气质和强辩取胜,而秦宓则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巧妙地将对手的无理之问化解,解答了天头,天耳,天足,天姓几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化解的同时维护己方的利场,最后再来个绝妙的反击,完成了这场精彩的辩论。巧妙指数:10
(张昭问: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孔明答:
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
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段,问的淋漓,答得尽心,痛快痛快!)
前三国十大忠诚排行榜top10
忠诚(faithfulness),在三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
因为难得,所以可贵。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在每个人都岌岌可危,自身难保的局势中,忠诚的英雄豪杰成了后辈景仰的对象。
忠诚,是一种特质的骨髓和血液。本排行榜仅仅列出了其中的十位人选,并且是一家之言。根据参照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前八十回。
ps:本文不光指对后汉,包括对魏、吴、蜀忠诚。
no10董承
董承受血衣带诏,在曹操剿灭吕布,权势正大的时候临危受命,组织“七义灭曹组”,最终事情败露,慷慨就义。但他时任车骑大将军,理应出头。何况他是为献帝召唤,主动性欠佳。
董承忠诚指数:9。1
no9关羽
忠义的偶像啊关君侯。降汗不降曹,五关投兄,麦城被俘。但是俺的感觉,他在曹操处待着几个月总是不能释怀。他在白马并不是死战最后被俘,感觉不爽。最后,孙权的劝降,主要是关羽骨子的高傲,不因为高傲,他会死的晚些。总的说来,关羽还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至于威武不能屈么,嘿嘿~~~~
关云长忠诚指数:9。2
no8周泰
濡须坞大战,孙权危急,东吴众多大将中只有作为三朝元老的周泰三冲曹营,救主于水火。最可敬的是身上伤“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这完全需要一种强大的忠诚意志力支撑。
周泰忠诚指数:9。3
no7张任
枪祖宗张任被逮雁荡桥,最后在刘备和诸葛的(许以重用)苦劝下,依然不降。在蜀中大势已去,将领皆降,尤其是严颜这样的老功臣为榜样,张任对刘樟确实忠心到了极至。
张任忠诚指数:9。4
no6吉平祢衡
一个最具太医品质,一个最具侠客秉性。祢衡的博学多才让人倾倒,特别是击鼓骂曹让人觉得痛快淋漓,而这句“吾乃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安得无头?”表示他的忠心,否者,以他的才干,可在杨祖德之辈之上。吉太医则更是备受残酷刑罚,依然不肯出卖盟友同志,最后撞阶,英勇就义。
吉平,祢衡忠诚指数:9。5
no5典韦
英勇的典韦,力匹项羽的典韦,为了曹操的“性趣”,中了*计,死的最为悲壮。他对曹操的死心踏地,令曹操在后来的日子,经常在大众中无视屡次救他性命的曹洪、许楮之流,感叹典韦早死。可见典韦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典韦忠诚指数:9。6
no4张飞
张飞对刘备是极其忠诚的,他也最把忠诚挂在嘴里。吕布被他发明的“三姓家奴”羞辱,而在张飞的心目中,只要有不忠诚的现象,他就会马上翻脸。比如古城关羽,长板张飞。所以从张飞平时的心态、性格及表现,张飞的忠诚虽然没有体现的鲜血淋漓或者可歌可泣,但极具真实。张飞若不是心伤关羽之死,也不会死的如此冤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