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东武发展(1/2)
颁布的条例,基本没有反对的,而关于第四条,虽然对于一些地主来说,似乎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然而轻徭薄赋三年,又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的上交,也就没有反对的,而东武县也没几家豪强地主,更何况,唐凨可是参加过黄巾之战的,手下人马虽少,战力可不敢小觑,又是朝廷命官。于是乎,各部门,各行业按照九项政策执行进行着。
“史基,我们东武有哪些乡镇啊”唐凨向史基询问东武下面的情况,史基立马给他说明。
“县令大人,我们东武下面有泊里乡、大汤乡、海青乡、大珠山乡。”
“这段时间,你就随我走访一下,随便给我讲解这四乡的情况”
“是,大人”
实地走访了解各地的情况,才能最真实的知道目前我治下问题,可以最直接的接触到下层人民,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从而积累民心与增强向心力。唐凨又增加了一项规定,村长每半个月向乡长禀报本村的情况,乡长每月初五到县衙参加会议,向他汇报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可以说,各乡村的水利很落后,大多只是个人单体模式。这样,运气就很重要了,看天吃饭就成为了依靠,若是天旱,就会极大的影响收成了,而大雨也是不好的,雨水不仅会流失,还会溺死一部分干性作物。于是,唐凨让唐山他们带领四曲人马,其实目前这四曲人马都还未招满,要求各乡长召集各村壮丁,根据各乡的水利情况,合理的分引分配水源,兴修水利工程,包括引水渠和存水库,根据唐村水车的原理,进行改变改动应用推广。这是惠民的好事,乡亲们大都热情高涨,心里感激,哪有军队帮忙一起建设的,来年必是好收成啊!
而农具的好坏也是极大关系到农作,每村自行收集铁石铁制物,交由张铁锤负责安排打制更好的农具。而耕牛缺少的乡村,可以向县衙租用或是购买,县衙只收少许费用,带收成后,补上所欠银两加少许利息。这两条的实施,也是让民众欢喜不已,极大的促进生产作业的发展。
至于一些好的农作物,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也就无法推广。唐凨他是知道的,番薯可是好家伙。只是不知道大汉有没有,或是大汉哪里会有。哎,竟不想,我还有念薯情结。
另外,就是让大家不断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经验,由县里专门人员进行记录,分享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的生产经验更足更广。
最后军队也参与垦荒屯田,当然这些田地自然直接属于县里。由农官唐蕰直接负责。“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农业的事情基本理顺,步入正轨后。开始安排商业等其他事情,而这里主要为县里发展打下基础和赚取银子,没有资金也就无法运转。
1、建设专门的酒坊,名为唐坊稻花香,扩大规模与生产量。生产基地仍然在唐村,以后根据新情况可以变化拓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