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必败之局(2/2)
所以,郭嘉决定建议主公曹操,尽早消灭唐凨!
一般的计谋骗不过他。
所以,郭嘉便请曹操,多方了解打探,东武的唐凨资料和动向。
知道了唐凨的主要文武与军力布置,又知其战略重心在辽东。而唐凨善战有谋,非出其不意非强大攻势不能轻取之。所以便有了这翻调虎离山计。
唐凨一支重兵在辽东,只要把唐凨的主力调离徐州,那么再骤然对其发起猛烈攻势,则其必败无疑。
而掉到距离够远的辽东,其短时间无法回援,所以辽东是最佳地方。
如何,才能掉到辽东。唐凨他自己会派大军前往,显然要来年之后,而且还肯定会等到曹操不便抽身之际。所以,不能等唐凨自己调派大军到辽东,而要主动调走。
所以就必须要有帮手,而公孙度自然是最好的人选,其与唐军有夺地之仇,但公孙度单独对辽东的唐军,陈到可以应对,则只有给公孙度加大力量,距离遥远,且行军不易,曹操不可能派兵支援,所以只有利诱外族。
而这个时候,辽东唐军突然面对几路大军的攻击,必然危急,东武的唐凨必然会调兵遣将援救陈到。
那么东武必然空虚,防守力量大大降低。而为了能够一劳永逸,彻底消灭唐凨,防止他逃往青州东莱,使其必死无疑,则还需要袁军的配合,只要袁军攻灭东莱的管亥,那么唐凨将彻底无路可走。
陶谦羸弱,刘备势单力薄,则徐州当尽归曹操。
于是,曹操听从郭嘉之计,派一得力谋士前往冀州袁绍处,先找到袁绍信任倚重的谋士,再共同说服袁绍。袁绍见有力可图,他取青州,曹操取徐州,而后他再灭公孙瓒,再灭公孙度。
但必然也会有谋士劝说袁绍,但以攻灭公孙瓒为重,不宜过早与唐凨撕破脸,徒然得一劲敌。若公孙瓒北下冀州,但如何?
所以,有顾虑的袁绍,必然不会全力攻打青州,他便以其大儿子袁谭出手,这样到时候也有回旋的余地,不是我袁绍非要打你唐凨的东莱,是我儿子一时莽撞,中了田楷之诡计。
曹操与袁绍达成一致后,便有了两位使者前往辽东公孙度处。之后便有了公孙度利诱、威迫外族,共同举大军攻打乐浪的陈到。
而为了让徐州的势力不能及时抱团,曹军又打出了,为军师报仇的借口,指名道姓只打唐凨一人。等到陶谦、刘备反应过来,唐凨必然已经势微,已经不足为惧。
当然也为了防止唐凨派人说动他们,仍然需要遣两将佯攻小沛和徐州城,这样可报万一也。
而泰山的臧霸,其与唐凨是一条船上的人,自上次的徐州之战,他帮助了唐军,就已经不能保持中立,除非投靠曹操,所以也一并消灭。
于是,便有了曹操大军以曹仁为统帅,出彭城攻打东海,之所以不走徐州城,过琅琊直接攻打东武,而是不激进陶谦。而待东海的唐山被破,不仅将唐军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则广陵的徐盛也难以独守,东进可直破东武的唐凨。青州袁谭统兵攻打唐凨的东莱管亥。
已经走到军武堂的唐凨,再次深吸了一口凉气。历史的走向已经大变,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助力。
唐凨他知道他已经中了敌人之计,中了曹操郭嘉之精心为他设计的必死之计。几分是没有半点破绽,没有几分回旋的余地,进退维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