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有求于人(1/2)
贵族、官员和所有参加调查的人,想尽各种办法,也一直没找到那个在幕后主导这一切的人。
正当负责调查的人们束手无策,甚至渐渐开始绝望的时候,它又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戛然而止。
人们在继续严防死守,后来虽然依旧有失踪的事情发生,不过很快就被排除了,因为私奔、离家出走、谋杀、逃债等等原因失踪的人,都是有迹可循的。
和这个魔鬼造成的失踪方式完全不一样,比如书记官和那位女巫,都是在事先没有任何预兆,事后没有发现原因,没有挣扎打斗迹象,没有携带任何财物的情况下失踪的。
之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失踪事件,魔鬼的肆虐,从头到尾持续了大约4年时间,事情结束后没有人敢揽下这个功劳,因为他根本提供不了证据去证明。
参与调查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不是被人发现或者制止,而是那个被称为魔鬼的人,主动停止了一切行动。
说到这里要解释一下,在那位失踪的书记官之前,人们没有发现其它的失踪事件,在发现失踪现象之后,全力调查也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效果,都是有充分原因的。
比如科茨沃尔德地区的范围太大,那个年代的政府不像现在这样有力,道路交通、信息交流方式也不发达。
更主要的原因是时代背景的关系,那时正是被后世人称为羊吃人的时代,毛纺织业兴起,市场上的羊毛价格猛涨。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而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求。
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在那些统治阶级,也就是贵族中间,自发兴起了现在被称为圈地运动的浪潮。
贵族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虽然很多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
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
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圈地运动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每年都有大量农民被贵族驱赶出家园,被迫成为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人。
同时在那个年代,也是科茨沃尔德地区马、羊等牲口贸易,还有羊毛等贸易最发达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进行交易,除了固定的市场之外,还有定期举行的大型集市。
无论是四处流浪的农民,还是追逐利润的商人,或者那些前来赶集的普通人,都使得科茨沃尔德地区流动人口大增。
所有这些原因都导致,即使事态最终平息,人们也不知道,在这4年中到底失踪了多少人,各种资料的差距非常大,有的说只有30-50人,也有说至少上百人。
而这些失踪的人中,又有多少才是被那个魔鬼抓走的,就更是众说纷纭,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