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战争前夕(1/2)
黄巾之乱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席卷大汉,这时候汉灵帝才觉得不对劲了,急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黄巾起义受到了众多农民的拥护,自然得罪了东汉三座大山:宦官,外戚和世家。就这样子,宦官,外戚和世家们就有了共同的敌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汉气运犹存,朝中还有很多大臣也不是吃素的,皇帝坐不住了之后,将权利稍稍外放,商量了一系列措施。
三月间,汉灵帝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率左右羽林、五营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
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并在这八个重要关口严防,同时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当时的北地太守皇甫嵩,趁机献策,说到解除党人之锢,复起党人,并拿出皇帝私人所有的中藏府钱财以及西园骥厩中的良马,赏赐给出征的将士。灵帝询问中常侍吕强的意见,吕强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说对党人的禁令时间已经很长了,也可以稍稍放松一点,同时还要诛灭贪污的宦者,审察地方大员是否称职。先诛贪污的宦者,大赦党人,审察地方大员是否称职。汉灵帝听了他的说法才大赦党人。
重点要说说吕强这人,虽然是个宦官,可他却是宦官之中少有的善良之人,后世东坡先生在《东坡志林》中说到“惟东汉吕强、后唐张承业二人号称善良。”由此可见一斑。
吕强曾经上疏直谏:“.........责以成功,功无可察,然后付之尚书举劾,请下廷尉覆案虚实,行其罪罚。于是三公每有所选,参议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然犹有旷职废官,荒秽不治。今但任尚书,或有诏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亦复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劳苦乎!”
这番话明明就像是名流鸿儒说出来的一样,吕强虽为宦官,却常常对汉灵帝指出曹节、张让等宦官贪赃枉法的举动,在宦官之中人缘也是极差,最后在黄巾之乱后被中常侍赵忠、夏恽等人诬陷致死。
由此可见,这宦官之中也不全是坏人,汉灵帝因此也有了底气,每每朝堂之上众大臣要弹劾宦官的时候,汉灵帝就说道:“难道宦官之中就没有一个好的吗?”以此为根据来保护宦官。
实际上不光吕强,汉室之中还是有不少能人异士的,只是汉灵帝不用其才罢了,在黄巾大起义之前,朝廷中不少的有识之士就已经对于太平道的意图有所察觉。
首先一人,正是杨赐。杨赐当时正担任司徒,他上书说:“张角欺骗百姓,虽受到免除罪责的赦令,仍不思悔改,反而逐渐蔓延扩张。现在,如果命州、郡进行镇压,恐怕会加重局势的混乱,促使其提前叛乱。应该命令刺史、郡守清查流民,将他们分别护送回本郡,以削弱张角党徒的力量,然后再诛杀那些首领。这样,不必劳师动众,就可以平息事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