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阴谋频生(1/2)
袁术为何没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个便是孙坚的突然挂了,袁术折损一将,俗话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孙坚的突然挂掉对袁术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第二方面,则在于长安之中,王允聪明一时,确实是干掉了董卓不假,但性子太急了,在搞掉了董卓之后,竟然不肯放过西凉所属兵马,导致董卓手下各将校人人自危,这才有了后董卓时代的西凉军作乱,这次的主角变成了李傕和郭汜。
最终,王允被献帝舍弃,一头扎死在长安脚下,实在是悲催。
仔细想想,若不是王允胡乱搞事,这关中之地还真能把控在王允手中,这就像在打着游戏,明明都到了最后一刻,胜利就在眼前,可却手贱点了个投降。
然后然后就没了。
林凡又深深地望了袁术一样,袁术这智计不错,可就缺了那份命数。
也可以重点介绍介绍王允其人,王允在三国的历史中真是一个完全的正面人物,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出淤泥而不染。
王家是冀州的名门望族,王允天资聪颖,独具慧质自不用说,然而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素质的修养,虽出生豪门世族,但他并不迷恋奢侈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更是难能可贵。
少年之时就被推举为郡吏,更是与宦党相争斗,先在郡中杀黄门赵津,以正法纪,后又检举郡太守王球的滥用职权。
数次的险地,不但没有让他沉坠下去,反而高歌猛进,声望一片大好,不仅赢得了州郡官吏和当地百姓的赞赏和钦佩,而且引起了朝廷的注意。鉴于他的才能和表现,王允不久被朝廷三公同时征召,以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
不过之后的黄巾之乱,王允升为豫州刺史,料想是在那个时候与袁家牵上线的吧,剿灭黄巾之后,王允发现了一封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信中涉及一些与黄巾相关的事情,王允大胆举报,进一步追查。
然而张让就是张让,非但无事,还把王允搞下去了。就为了此事,王允数次下狱,幸得党人搭救,才受了许多苦之后顺利出狱。
董卓为政的时期,王允得志,但他虽然手偶董卓提拔,却只是曲意奉承王允罢了,已经吃过宦官张让之亏的王允此时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隐忍。
王允在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董卓在洛阳和长安的时候,都把王允看成自己的亲信和他推心置腹,结果就是董卓将朝廷里的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王允处理,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王允从此动了手脚,下了狠手,至董卓于死地。
林凡还在思考,被袁术出言打断了。“怎么样,子瞻,你还要请辞吗?”
林凡点点头:“公路你计划虽然周全,然而此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之事,依我之见,此事还需一年左右功夫才能见分晓,我留在此处无用,再者说了,九江郡中也是危急。”
袁术劝说了这么多句话,林凡依旧是要走,又是闲聊了四五句,见劝不动林凡,袁术只能放弃了,长叹一声,颇显无奈。
同为好友,袁术也不愿勉强林凡,相约好了以后互通有无,互为攻守之事,之后,林凡就起身要走。
袁术也是起身,与林凡勾肩搭背,送林凡出营,道:“子瞻你既然执意要走,也是郡中事物召唤,这就送你出营吧!”
一路闲聊,有一句每一句地搭着话,半响之间就来到了城外军营,林凡调集本部兵马,准备回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