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为林凡解惑(2/2)
“愿闻其详!”
“农者,国之根本也;商者,倒卖盈利也。蜀锦一匹,在蜀中不过贱价,顺流直下,到了中州大地就成了千金之物,暴利非常,长此以往,天下之民皆不耕其田,为之奈何?因此众当朝才不得不防,重农抑商。”
林凡点点头,确实如此,农业在各朝各代中都是根本,商业只不过是旁枝末节,历史上也只有宋朝开通了商业的脉络,未曾压抑商业,这才造就了宋朝的锦绣山河,清明上河图纵横百里,不足以写宋之辉煌。
“确实,只需‘重农’便可使国民丰衣足食,确保国家财税收入,政权稳固,何乐而不为?商者不过末节,去之也可!”
张纮也点头:“是极,然商者何其不幸,天下之物,倒来卖去本就是常理,易物始于远古先圣,本是好事,暴利之财,当权者可取十之,商人只留一成也是皆大欢喜,如此岂不美哉。”
张纮这话说的再清楚不过了,林凡也听得再清楚不过了。古代政府重农抑商,认为商业乃是贱业,打压不断,可林凡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商业就是个再正经不过的职业了。
商业为何没有兴起?只在于税法不够完善,世人妒忌商人的不劳而获,商业自然兴起不了。
汉代没有税法吗?也不是,只是汉代的税法不够完善,掐了这处就要露了那处,因此商人才能暴利。
收税也少,还比不上商人行商给的过路费。这钱财,多半落入过路州郡地方长官之手,与国家政权没有半毛钱关系。
地方长官尝到了甜头,商业得以苟延残喘,然后地方长官害怕商人做大,于是继续压缩地位,压榨经济,形成恶性循环。
林家本就行商,林凡自然知道许多。
说的有些多了,张纮借商业的例子来说世家,简单而明了,让林凡一下就听懂了,两者的地位虽有差别,一上一下,但本质却不变,只要加以约束,三申五令,管理不难,反倒是能让扬州有所裨益。
林凡起身,恭敬对张纮行了一礼,道:“先生大才,解除了某一直以来的困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当得此礼。”
张纮也笑呵呵地,站在原地受了。
张纮大才,不可怠慢,林凡就在府中设宴,将他介绍给众谋士,张纮之名,也是远近闻名,林凡麾下这些年轻谋士自然不敢怠慢,一一见礼。
继而说庐江之事,众人一拍即可,都是要计取庐江,时不我待,林凡急令太史慈作将,以刘晔为军师,前去与陆康交接。
陆康既然投效,想必不会阻拦,之后的严防死守才是主要,因而才派太史慈去坐镇。太史慈勇力非常,又兼熟知兵马,定无差错。身边还有刘晔为军师,林凡一想,定能高枕无忧。
张纮一来,手底下就有田丰与张纮两个中年谋士了,也要稳重许多,还有着不少年轻却聪颖的智者,料想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想到这,林凡不由的开怀大笑,拉起张纮就在厅中歌舞,赋诗吟诵不断,道:“天下英豪何其多哉,共为一石,某麾下便有八斗。”
一时间满座均贪欢。~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