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出海易物(1/2)
林凡口中说的寻找甘宁,也绝不是客气的空话,想当初许多年前,林凡就有了出海到幽州乃至辽东地区的打算,以粮换马,与公孙瓒也都说好了的,只是一段时间以来,寻不到合适的出海领队,蒋钦或周泰虽都可以,却没有甘宁来的稳妥。
故此才有了这说法,将这话给甘宁解释了一番,复而问甘宁出海一事。
饶是大风大浪里驰骋的甘宁,也是面露凝重之色,思前想后,不敢作答。
可甘宁总归是甘宁,想了许久,猛地一定神,还是开口了,道:“也不是不行,海外行船,需要大船,需要多帆”
“需要多大的船?”
“前后两百丈,纵宽五十牛,内以木制,外以铁镶,上竖多帆,俱为大帆,随风摇曳,左右可调。某家祖传有一书,写的便是这大船制造。”
甘宁简单地说了两句,这事情,林凡还真的帮不上什么忙,术业有专攻,不懂就是不懂,胡扯两句只能瞎掰掰,反而倒帮忙。
唯一能做的,林凡依稀还记得后世年少时候在有钱人家办公桌上看过的航船模型,也不了解其中原理,以后按原本模样绘制下来,给甘宁送去,看能否有提醒。
东汉时期,毕岚已发明龙骨水车,不过并没有完善和推广,不为人知罢了。
毕岚是何人?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一,坏虽坏,毕岚造的东西还挺多,史书有载:又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于仓龙、玄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县于玉堂及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又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造了四个铜人,四个钟,还有会吐水的天禄、蛤蟆等,请注意这个天禄和蛤蟆是把宫外的水转入到宫中的,这可是有技术含量的,当然这些都是皇帝观赏的,而毕岚造的这个翻车,虽然初衷不是为了老百姓,但却在后世造福了老百姓。
文中说的这龙骨水车,便又叫做翻车。何为龙骨水车?已经是先民的智慧了,简单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施于田间水沟。因为履带形似龙骨,故称龙骨水车。
放到现在来讲就是链条机械装置。
这发明,绝对可以放在大船航行之上。混沌间,蒋钦就忘了刚才的不快,与甘宁热闹地讨论了起来,犹意末尽,神色极为兴奋。
三言两语之间,这模型就定下了大概,什么船型,什么竖帆,什么变橹等等,直直让林凡听不懂,蒋钦禀报道:“主公,甘兴霸所言这事,末将回去和造船师商讨商讨,原本我水军之中就有臆测,如今与甘兴霸所言结合,定能事半功倍。”
正是大喜事一件,林凡虽然听不懂,但也上瘾了,忽然想到一事,这行船分为两处,一处是型号,一处是动力。林凡又问:“兴霸,那到了无风时候,该如何行船?可有办法?”
“主公放心,行船靠的不过水势和风势两类,逆流多为顺风,相互不差,至于这逆流之中,也能借水势,只需技巧。”
说着,甘宁就给林凡讲了讲如何发力,如何省力,如何借水势,如何改变船桨角度等等,有意炫技,给林凡说的天花乱坠。
反正林凡也听不懂,急忙把甘宁叫停了。也实情告知甘宁,说了自己与幽州公孙瓒约好易物之事。
“兴霸,如今我帐下只有你一人最适合这出海之事,你可愿一行?”出海毕竟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比不上上阵杀敌,林凡急忙又加上几句,“待兴霸归来,必有重赏,入军为将,独领一军。”
甘宁略作思考,答应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