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战略规划(1/2)
“子敬,以你之见袁绍有多少把握能得献帝?”
“恐有七成把握!”鲁肃如是回道。
个人有个人的本事,鲁肃最大的本事便是长于大事,这在林凡帐下当属前列,因此林凡才有此问。
“子敬兄也太低估曹操的能力了吧?”这时从顾雍边上走出一位文人,虽相貌清瘦,但天庭饱满,眼神十分飘逸,虽是文人,却与厅上众人不同,一派杀伐之气。正是林凡麾下首位御用军师刘晔,久经战争,刘晔已自成一派,见解独特。
“子扬有何高见?”私底下鲁肃与刘晔相交不错,昔日还是刘晔写信招揽鲁肃来扬州的。
刘晔穿着一袭青衣,却有彪悍之气,无形中散出逼人的气势,微微一笑,神情淡然道:“诸位不可以等闲视曹操,曹操麾下良臣无数,有着王佐之才之称的荀彧,便在曹操帐下效力,另外还有颍川学士数人,郭嘉、荀攸等都是大才,可称谋主,而观袁绍帐下,虽也有贤才,却不及曹操麾下贤才精良,且袁绍善谋无断,手下派系林立,奸臣窃命,我看曹操却有七成把握能得献帝。”
刘晔一番分析,好似真的能看见一般,林凡知道后来之事,自然知道郭图极力反对沮授的意见,之后因为袁绍有子诞生,这事情就耽搁了。
现在听刘晔说了一遍,好似其中还有阴谋的味道。
“袁绍兵多地广,如何能让给曹操?曹操又如何能与袁绍争?”鲁肃反驳道,有不少人附议。
“你们以为曹操真的会和袁绍大动干戈?只要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明白。以曹操狡猾多算,必会想方设法的平息袁绍的不满,而全力迎接献帝,之后争取进军关中三辅,以为基业。”
说完还不痛快,刘晔摇摇头接着说道:“兖州四战之地,曹操用之,不过视为暂时的安身之所罢了。关中乃是雄地,曹操若趁机得司隶,势力必将扩充。三辅虽被破坏不少,可险要之名依旧,曹操可以此为基,先固守培本,退一步可稳如泰山。据函谷、虎牢、潼关等为外线,可稳拒河北之兵;而陈仓、武功、汉兴要地,还可压住秦川诸地。广积粮草,只要时机成熟,便可发难。关中基业,比兖州可强太多了。”
刘晔一番长篇大论的话,让帐中将领听的面面相觑,哑口无语。不少文士也暗暗思索,暗暗点头,兖州确实不是个好的基业,若能以司隶为基业,曹操账面上胜算更大。
对天下形式和走向分析的如此透彻,刘晔无愧“佐世之才”之名。
太史慈茫然问道:“难道曹操就要就此做大?从容发展壮大?”
刘晔眼里闪过一丝诡笑,自信满满道:“曹操虽心里是这么想的,但也是难度重重,说的这么远也没意思,现在来看,能迎得献帝,才是曹操起势的第一步。这第一步都没走完,我等说这么多闲话干什么?”
现在说这么多闲话确实没用,然而对弈步棋讲究的便是行一步,看三步,刘晔此番分析,足见他远虑之才。
“刘祭酒实在是高论啊!”这时边上有人忍不住高声附合赞道。
一人更是大呼过瘾,众人转头视之,正是徐宣。
刘晔微笑对徐宣点头,这才满意的退回原先位置。
田丰出列,侃侃而谈道:“主公,总览众人之说,这次献帝东归,可没有我荆扬的分了,子扬所言甚为有理,主公此时不可过早介入中原战乱。”
与刘晔是好友的鲁肃也出列道:“子扬兄所言甚是,属下就此改口,得献帝者,曹操几率最大只是不管如何,我等都不宜入主中原,为时尚早。”
厅中一派附和之声,林凡抿住微笑,自己帐下文士也多,也是派系林立,可这大事之论,却都能摒弃偏见,一心为公,殊为不易。
议论相争,也是意气之争,比派系之争可好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