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该守该退(2/2)
曹操暂且没有暴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是任由众文武在商讨之中,商议的结果也很明显,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回师黄河以北最为稳妥,其中只有荀攸不发一言。
“公达可有计策教孤?”就目前来看,荀攸已经成了曹操治下首席谋士,他不发话,曹操心中也不安定。
忘了说了,时间来到建安十八年,荀彧也亡故了。
事情起源于政变,曹操失了陈留之后,人心浮动,虽然立即定都在临淄,可已经给了刘协一丝机会,紧接而来的就是一场政变,刘协依旧想推翻曹操的统治。
外有林凡作祟,可能刘协也知道推翻了曹操之后还有一个林凡,但曹操欺诈他多年,这深仇旧恨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变,最终的结果还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但夹在两者之间的荀彧终于撑不住了,一场大病说来就来,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昔有荀彧与郭嘉,一人主内,一人主外,伴随着曹操的兴起,南征北战多年,终究是泯灭于世了,由此,荀攸成了曹操最相信的人。
荀攸也对得起曹操的新任,他的智慧,不在前两任之下。
荀攸听了曹操询问,拱手道:“主公,其实眼下情况危急,摆在我等面前的无非两条路,一条坚守,一条北归。众人都道北归,可黄河雄雄,林凡必定设下重兵埋伏,我军二十万之众,能安然北归的恐怕不及半数,可谓伤亡惨重。其后,我等治下青州与冀州两州,地不过千里,民不过三百万,林子瞻却不急攻,稳定局势后率大军渡黄河北上”荀攸说到这不说了,忽然停了下来,心中郁闷难平,重重地叹了一句,才继续道:“为之奈何?”
曹操也心里难受,沉吟许久,对于这情况他是知道的,所以联袂南征,如果再让下去,国力将更加孱弱,如何与林子瞻一战?
董昭皱眉沉思半刻才缓缓道:“可是不退不行啊,由于曹仁将军意外失守徐州,让整个战局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林子瞻欺我北军不习水战,游戈于黄河之上,断我军后路。而他此时举三路大军压境,四面楚歌之势,为之奈何?”
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人生就是如此矛盾,短短一句为之奈何,说尽了人间无奈与叹息。
荀攸不为所动,继续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诸位,何不细细想想假如据守此地,将会如何?”
“据守此地?”曹操也很惊讶,荀攸所说与他所想不符。
“没错,正是据守此地,我军尚有近乎二十万之数,且军械粮草充足,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泰山一线也是天险,只要占据高地,便得临战机要,俯视之下,陈军不得过。”
“可依旧是难防,且有后顾之忧!”程昱只仅在荀攸之下,也是智者,此刻却没有张口反对荀攸之策,反而细细询问,似乎是在和荀攸探讨。~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