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辽东王 > 兵家论史之宋之衰亡

兵家论史之宋之衰亡(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末世之冰雪女王 美丽灵感 重生不再无名 山海经之天帝传说 总裁的冷宠情人 你的灵兽看起来很好吃 电影世界里的奥特曼 重生于武林外传 父爱未迟 天问九霄之凌霄传

论坛上有网友呼我更新了,但这段时间确实缺乏创作激情和动力,就把以前写的历史评论发一点上来,以飨读者。

前世修史论事的人,大多是只会玩弄文字游戏的文人,更受儒家毒害,缺乏专业科学的知识和自由平等的思想。所以,鲁迅先生曾经说:二十四史不过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家史而已。这句话虽然偏激,但也精到地点明了前代史学的局限。后来本朝新立,锐意创新,意欲一扫封建帝制的余毒,但因国家草创之初,旧制痼疾深重、学阀林立,加之政治运动的失败,最后不免功败垂成。

所谓新时代时期,表面上开放,落实到文化方面,其实际效果不过是把封建糟粕拉出来再卖,再配合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享乐文化,把大众熏得昏昏然,仿佛真到了“五千年来最大的盛世”一般(出自前几年的宣传语)。

真盛世、假盛世,姑且让后人评说,五千年还是一万年,也要千百年后的世人去评价。现在的重要事情是,要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而且要分清优劣。有句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所以,百家争鸣,公诸于世,既有利于分辨真假优劣,又丰富大众生活。

剑客以兵家入道,故不需妄自菲薄,又恰逢闲心,便以兵家纵横法道墨思想为主,解说历史。《庄子·齐物论》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剑客以兵家论史的第一战,就从宋史开始,所用历史资料以编年体的《续资治通鉴》为骨,有需要处,参考《宋史》、《辽史》、《金史》等史料。

之所以选择宋代,就是因为,当今史学,宋史为一大派。据剑客所知,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宋代以文抑武,豢养文士,文官满朝,而且待遇优厚,所以得到“读书人的心”。现在的学界也不例外,甭管他们打的招牌是什么,骨子里趋炎附势、贪财好色,而且还甚于常人。所以,宋代文人的高薪、高官、厅堂、歌妓等等,无不是让他们明里暗里流着哈喇子的羡慕嫉妒恨。

二、本朝行至中期,陷入了与宋代有若干相似宿疾的状况,所以有政治势力认为,或可借助于研究宋史,得到一条不劳不累、不伤筋动骨的解决之道。

三、清末民国腐儒面对西洋文化的汹涌入侵,念旧追远,攀附上中国历史上还未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宋朝(那时候西方欧洲是黑暗的中世纪),加上后来又有外国学者称道,故而追捧者日重。所以,为宋朝添光加彩吹嘘拔高的声浪在近十年越来越大,一句“铁血强宋”的口号彰显了他们扭曲狰狞的心态和面孔。

本题“宋之衰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兵家的角度看,宋就没兴盛过,倒是它的上一期——周世宗柴荣时期显示出了新帝国的蓬勃生气。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夺江山,德薄智寡;其弟赵光义得皇帝位的过程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千古迷案;所以宋代开国两皇帝的贼心私智,直接导致了宋代的畸形发展。剑客倒不是强调愚忠,只是说大丈夫立世,或有不得已之时,做些没脸皮的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但一旦事顺,总要表达出包容天地的气魄胸襟。而宋代,没有。

故而,兵家论宋的起点,却不在宋代历史,而是从五代时的一个人谈起:

《旧五代史卷六十四·列传十六》:“王晏球,字莹之,自言洛都人。……契丹遣托诺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托诺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符彦卿以龙武左军攻军其左,高行周以龙武右军攻其右,奋剑挥楇,应手首落,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

兵家论史,当然首先着眼于军事,王晏球的这场仗,貌不出名,却是中原步骑兵对抗典型草原游牧骑兵的一场大胜仗。它的战术内涵丰富:短兵肉搏冲锋压迫游牧骑兵,使之无法从容骑射,以至于大败。从战场地形上说,也有一定的有利成分:北面是嘉山;西南逼近长星川,东北靠近唐河;西面长星川的西岸是曲阳城,东南方约27公里处是定州城,在长星川与唐河交汇口的西边。这样的地形,如果利用得好,是可以削弱游牧骑兵的机动性的。

对于短兵肉搏冲锋压迫游牧骑兵的战术诠释,笔者在“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之二”和“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之四(上)”里做过详细论述。王晏球这个战例的不同之处是,他当时是有骑兵的,占总兵力的比例不明。但是,利用骑射有效射程短和队形稀疏的弱点,进行果断的肉搏冲锋(尤其是密集冲锋)的战术是不变的兵家经验。对比西方,欧洲古斯塔夫二世和波兰翼骑兵与王晏球有着相同的选择。军事,是科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