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五,英雄去后小人谋(三)(1/2)
就在马佳同川军兄弟们在云贵川的大山中爬山涉水、寸土争夺时,辽东的局势迎来了难得的诡异:
由大明皇帝和内阁规划,辽东的讨伐军分成两部分,一是沈阳为中心的王化贞部,主攻抚顺一路;二是辽阳为中心的熊廷弼部,主攻鸦鹘关和宽甸两路。
王化贞由于内阁首辅叶向高和兵部尚书张鹤鸣等同党的支持,以辽东巡抚的职权,抢夺了大部分兵马和资源;而熊廷弼,名为统筹的经略,实际沦为后勤支援的总管,仅仅掌握戚金的浙兵、辽阳等地的新招兵和原马佳部的开原总兵营。
马佳的开原总兵营,由于陈捷部的覆灭,加上其他战损,健康的将兵只剩四百零五人,还凑不齐四个百总,所以只能拉到后方休养补充。
大明天启皇帝和君臣的心理是虚妄膨胀的,一如万历时期,总是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威武无比,三大征都打胜了,一个小小的藩将叛乱算什么?努尔哈赤的祖辈,不就是我大明世代的女真藩将酋长么?集中大兵灭了它!
所以,大明朝堂的君臣一直憋着一股气,想要以泰山压顶之势,碾死建奴努尔哈赤这只小老鼠。在萨尔浒大败后,经过短暂的惊慌后,大明的君臣又惊又恼又气,就决心调更大的力量来碾压建奴,就像王化贞吹嘘的:六万之众,一股荡平!
这时,马佳军和沈阳诸军的大胜,重新大涨了大明君臣的虚妄心态,于是他们更喜欢同样轻狂的王化贞,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其实,熊廷弼的三方布置之策,也是魄力很大的狂战法。但是,熊廷弼还是要求兵多、长期准备,不符合内阁的胃口。
兵多就意味军饷耗费巨大,准备时间长也意味着花钱多,这些都不让内阁高兴。尤其是户部,自从万历帝时就眼馋皇家的内库金花银。
因此当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的花费表呈上时,内阁各官员就开始叫苦:熊蛮子要练十三万兵才有把握灭奴。而一个兵要四十两银子的花费,一共是每年七八百万两的费用,我们是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啊!
所以,当王化贞“六万之众,一举荡平”的豪言喊出时,大明君臣都是精神大振、欢欣鼓舞。即使有了陈捷部之败,但大明朝廷仍然更偏向王化贞——毕竟,乌拉贝勒还是接回来了嘛,给奴酋斩断一小指,也算胜利不是?
此时的王化贞,就坐在沈阳巡抚府里,享受着侍女摇扇的凉风,饮一口清茶,鼻子哼出声来,问孙得功道:“得功啊,李永芳那边有信没有?”
孙得功在下边弓着身子回答:“禀大人,李永芳已经回信,说当年是无奈降贼,心中其实仍是向着朝廷的。奴酋将孙女嫁给李永芳,表面是恩宠,实则是监视,所以李永芳每日也是如坐针毡,心里害怕得很。因此,李永芳一见到属下派去的人,就欣喜非常,只是苦于奴酋监视严密,不能亲身来降,只能写下血书,表明心迹。”说着,将血书呈给王化贞。
王化贞伸出两指,捏住血书,抖开看了看,然后突然一拍桌子,扬着血书,笑道:“我就说嘛,奴酋如今兵力大损,饥寒交迫,建州的人心必然崩散,若不其然!李永芳毕竟是我大明的游击,深受皇恩,长沐天威,岂有不思归附之理?得功,你做得好,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