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苟且之外(1/2)
听对方讲到这里,吴望暗暗一怔,不由地心服口服:这个li jiàn guo,在侃侃而谈家事的时候,不经意之间,把自己捐款大学建图书馆的事情带了出来,确实厉害。
“你们说说,她这样跑过去,人家田馆长能不向秦校长汇报吗?你大嫂是不是秀逗了……办事太傻白?”li jiàn guo特意用了一个网络语,显示自己很幽默。
“李总,你不应该这样说大嫂,我觉得大嫂很可爱,真实,不装,不想现在当下许多人那么虚伪。”不谙世故的吴梅,没有想太多,马上心直口快地替于凤红辩解。
“这点你说得不错,你嫂子实诚不虚伪,我赞同。”
“李总,我前天遇到方秘书,她告诉我,他父亲这次住院做手术,多亏你亲自出面安排,还说医疗费都是咱们‘大金帅’承担的,说他们一家人对你感激不尽……”
这个天真的女孩子,常年在国外学习生活,还没有被这边的社会环境污染,做事说话都很真诚实在,不知不觉地配合li jiàn guo的心计。
“嘿嘿嘿,吴助理,你还记的我和你说过的自己的理想吗?我想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式的企业……请吴主任不要介意,我这个人说话没有什么逻辑,常常信口开河……”
“这很好啊,随便聊聊,自由表达,大家蛮开心的嘛。”吴望礼貌地笑笑,说道。
“吴主任不烦太好啦,我可以继续胡说八道……刚才,我说到哪里了,哦,对了,我这个人的思想比较狭隘,人生格局不算太高,具有很严重的小农意识。我是这样想的,也许有点低级。我作为一个企业……不对,我担不起企业家这三个字。
“我作为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想到为国家分担责任。虽然个人的能力有限,我分担的责任也有限,但是,我想,只要我努力工作,认真经营,千方百计不让自己的职工失业下岗,还能保证他们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就是我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我曾经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大金帅’的职工多挣钱,多消费,这样才能帮助国家拉动内需,多多创造税收。有人说,一个馒头有一半的税收,这有什么不对的?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是哪位大诗人写的,我忘了。好像姓马……这位革命诗人,怒斥国民政府**无能,只会把高额税赋压在人民的头上。哪句诗是怎么说的?对,印花印在手纸上。你瞧瞧,这才是用赋税奴役人民,对不对?唉,印花印在手纸上,多么形象,多么经典。
“再说,你们二位都是大知识分子,懂经济结构的专家,比我还了解社会运行的方式,通俗一点讲,哪个正常的国家不收税?如果没有税收,政府怎么运转?哪还有钱为人民服务?自古以来,大河有水小河满嘛,对不对?
“我常和同志们说,没事的时候多看看新闻联播,只有多接触正能量,才能提高政治觉悟,成为思想上的上等人。于丹教授不是说过吗?只要心灵美,雾霾都是……小健,是不是快到了?”
因为这些话,他看到吴望明显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样子,心里一惊,不对,自己这一得意,马上犯了忘形的错误,把给职工讲的东西,随口说了出来。必须马上回到家事主题上。于是,他外头看着车窗外问道。
“是,李总,还有不到五分钟的路程。”
这是li jiàn guo曾经告诉过李健的,在不摸底的外人面前,他们一定要公事公办,不要引起他们联想,误以为自己是任人唯亲,犯自由主义,搞团团伙伙主义。
想象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需要你引导。
“李总,今天晚上,你带上大嫂吧,我好想认识她,早点去你家蹭饭。”吴梅说。
“好啊,等会儿回公司,我给她店电话,”说着看了下手表,“现在这个点,我猜老于同志还在睡午觉。”
“李总,这是我第一次听你讲家事,太有意思了。你再多讲点,我回去讲给我父母听听,让他们向你们两位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