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明君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水运仪象台

第三百四十九章 水运仪象台(1/2)

目录
好书推荐: 诸天万界战争 武术大成系统 影视世界里的魔法师 论修真可持续发展 带着符咒来漫威 两个人的歌 乡野小狂医 重瞳传说 我有交易抽奖系统 中国体育人(我不是东亚病夫)

“官家,说到了军器监,臣想到了一人,也在此次推举的名单之中。就是这个苏携。”

“此人乃是哲宗时的宰相苏颂的幼子,现在在丹阳做知县事。”李纲俯首说道。

“苏颂?”赵桓一愣,他还真不知道这个人。

李纲显然看出了赵桓对此人的不熟悉,说道“官家请随我来。”

赵桓和李纲走的并不远,也没有走出宫城,就在东掖门宫城上,看到了一个高约三丈的木楼。

夕阳西下,霞光照的汴京街头的小孩子的脸红彤彤的,而四处跑动的骏马,也被染成了金红色。

远处茶肆的小儿,站在墙根之下,笑盈盈的看着旅人脸色变得金红。

整个汴京陷入了火的海洋,甚至连汴河的水面和船舶,亦是如此。

天上的云,如同烧着了一样,从东方烧向了西方,如同一团剧烈的火焰,在天空铺洒着。

这等盛景,猛地出现在赵桓眼前,让赵桓有些猝不及防。

他抓稳栏杆,看着汴京铁塔倒影下,有些顽童在蹦蹦跳跳的踩着阴影处。

这就是自己控制下的国度,这美好的盛景,一如既往。

没有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变得支离破碎。

这就是自己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妄自尊大的原因。

这世界如此的美好,不能因为自己的决策的失误,导致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受尽屈辱。

他身上的责任真的很重,不敢一时的松懈,李纲担心他妄自尊大,殊不知,赵桓多么的谨小慎微。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很少有时间好好端详着大宋,原来如此的繁盛。

这就是自己这群人守护着的世界吗?

“太宰带朕来这里,是要做什么?”

赵桓对着汴京繁华的盛景发呆了很久,直到太阳沉于西山之下,火光在天边消失的时候,赵桓才开口问道。

平时里太过忙碌,李纲在这个汴京城里,待了十多年了,也未曾见过如此盛景,也是愣神很久。

这就是他们做事的意义啊!

“官家请看,这是水运仪象台。”李纲指着不远处的木制三层楼说道。

“这最上层的露天的平台,设有浑仪一座,用龙柱支持,下面有水槽以定水平。”

“浑仪上面覆盖有遮蔽日晒雨淋的木板屋顶,为了便于观测,屋顶可以随意开闭,构思比较巧妙。露台到仪象台的台基有三丈之高。”

“最妙的是这浑仪的可随天阳时时而动。浑针随时可以指着太阳。”

“就是有一样不好,那就到了夜晚这浑仪依旧转动,浑针就指着地下,咄咄怪事。”李纲有些叹气的说道。

浑仪哪里都好,太阳升起的时候,就会指到东方,但是在夜晚的时分,还指着地下,难道这太阳还能在地底下不成?

赵桓听着李纲的描述,看着不远处的浑仪的浑针,指着地平线的方向,愣愣的发呆。

这浑仪下的鳌云圭表,清晰可见,四条巨龙撑着整个浑仪,那是龙柱。

他在未来到大宋的时候,曾经去过天文台,这台浑仪其实并没有指错,这种装置,就是天文台一直在用的装置,天文台追踪装置,转仪钟。

可以补偿地球自转,使天文台的望远镜可以随时对准同一片天区。

这是离日心说一步之遥了啊!

李太宰,你再好好想想!朕不想搞成全知全能啊!

“太宰,若是太阳真的在地下呢?”赵桓笑着问了一句,如同玩笑话一样,不经意间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