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兵黄河岸(上)(2/2)
毕再遇的南撤使得徐州周围军情顿减,然而蒙古纲也不敢追击,谁都知道毕再遇非常擅长撤退,往往布下重重疑兵伏笔,谁追谁倒霉。前几天必兰阿鲁带不信这个邪,差点就变成了水鬼。
依旧有一些人对此表示异议:如果毕再遇倾力南下,高俊和纥石烈志未必抵挡得住,如果他们全军覆没,毕再遇回到南方,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此时就算有所牺牲,也要从背后咬住毕再遇,不少将领纷纷请战,要求再次从背后追击毕再遇,务必使宋军不能南归。
然而蒙古纲却摇摇头,毕再遇确实悍勇难治,拿下这个战功已然不可能,但是除掉高俊这个内患,已经是不少相公面授机宜的事情,蒙古纲也不能拒绝。
他在内心安慰自己,高俊此人桀骜无礼,而且已有反迹,杀掉此人也无大错。
毕再遇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扰高俊的前后防线,并且从中寻找敌军的弱点。而高俊手下的骑兵更多,调动也更加灵活。
高俊注意到金军骑兵明显比宋军骑兵的战斗力要强出来一些,当他询问还在养伤的纥石烈志的时候,后者总结了几条进军的优点:
首先是熟悉马性,所以各种装具都更加适宜,宋军骑兵的马甲太长,因而过于笨重,不擅长驱驰,而金军则大胆的将一些不太容易受伤部位的甲片换成了粗布,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箭矢,而且整匹战马显得轻快了许多。
其次是骑兵本身的能力上,金军骑兵有更娴熟的马上技艺,虽然不擅长骑射,但是驰刺的本领一向不错。
第三点则是战马的问题,金军的战马要比宋军的战马强出来不少。这是因为北方有好马场,又有河西的好马种。
不过纥石烈志同样提醒高俊:不少参加过泰和南征的金军老兵提到过宋军也有十分优良的骑兵,一定要小心应对,不可轻敌大意。
在连续的试探没有结果之后,毕再遇试图一力降十会。
在一系列的战斗之中,毕再遇也察觉到了高俊的意图:对方人数更少,但是斗志高昂,所以要发动主动进攻,把宋军吸引到他们所设定的战场来。既然如此的话,宋军就绝对不能让他们达成意图,而是要通过势大力沉的进攻逼迫金军回到防守的工作上来,进而失去主动选择战场的权利。
从左翼继续对高俊发动进攻,并且层层压迫,深受毕再遇所宠爱的后军统制官姚喜面带铁面具,拿着镔铁长刀,在前线来回驰骋,率领宋军连续击破太平军三座营盘,杀伤近百。
镇江屯驻大兵把看家的本领都使出来了,尤其是各类强劲的弩箭,让太平军大开眼界。曾经让高俊吃过苦头的滑车弩在正面交战的时候威力极强,太平军节节向西败退,似乎就要让出给毕再遇的通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