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纸张的影响(2/2)
糜芳对于这些情况也隐约有所察觉,他倒没啥抱怨的,毕竟人家不是大儒就是名师,这年头商人的身份低贱,看不起他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就更加后悔方才的失言了。
不过李易眼中却是有光泽闪过,虽然他方才对众人是那么说的,其实,还有着另外的心思。
李易不给纸张命名,并不是出于什么大方面的考虑,不过是一点点的私心罢了。
最初李易琢磨着,等纸张出现之后,命名为“襄侯纸”,以此来宣扬他的名声,效果绝对是好得很。
但从扬州回来,昨天黄月英就告诉他,低成本的纸张已经可以生产,只待具体工序优化后就可建造大工坊量产,当时李易对黄月英的效率感到震惊,他虽然一直都对黄月英充满信心,却也没想到她的效率这么高。
不过,在看到黄月英那相比自己启程时明显多了几分疲惫之色的小脸,李易就明白了,现在的成果,都是黄月英加班加点赶工熬出来的。
考虑到将来的科技树李易都要仰仗黄月英来点亮,李易在倚重之余,也是非常惭愧的,所以,他觉得自己必须给黄月英一些回报。
不过考虑到黄月英是自家人,给她实物的好处没意思,李易就琢磨着等将来黄月英有了名分之后,干脆按照黄月英的名号来命名纸张,比如“某妃纸”之类的,想来黄月英必然是极为欢喜的。
至于说因为产量问题,暂时纸张只供给宛城内部,这就是李易照搬后世的饥饿营销了。
让世人都知道荆州有纸,奈何求之不得,只要酝酿上几个月时间,必然大火啊。
不过让李易稍稍遗憾的是,他身边的这些人,虽然聪明,但毕竟不是做生意的,似乎没有体会到他的这一层意思,而且,这些人似乎全都轻视了纸张在商业方面的作用。
唯有糜芳的忽然开口,这让李易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期待。
穿越者固然可以在心中以为自己高高在上,但很多时候,一些想法也是需要人来认同的。
“子方有何看法,尽管直言!”
李易说着,还踱步到了糜芳身边,做出一副倾听姿态。
糜芳赶忙欠身,虽然这是他未来妹夫,年纪也确实没他大,但这段时间下来,他真是服气的很,就向现在,旁人听到他忽然插嘴,多是不满,或者不以为然,但唯有李易丝毫不介意他的商人身份,目光中是有着明显的鼓励与期待之色,仅仅这样,就让糜芳非常受用了,甚至,他还有些后悔,兄长不该那么早去陶谦手下做事的,可惜了。
“芳有一些浅见,也不知是否妥当,若是说错,还望襄侯勿怪。”
“无妨,子方有话直说就是,我岂会因言怪罪?”
“那,芳冒昧了。”
又欠了欠身,糜芳看着手中的纸张,轻声说道:“过年之时,典韦将军让家兄见识过一次纸张,当时兄长与我私下交谈,直言此乃是重利之物,甚至不亚于盐铁。”
蔡邕不满的皱了皱眉,在他看来,这是读书人的事情,用钱财来衡量,太俗了,太掉价了,不过因为被李易粗暴对待过很长时间,蔡邕并没有发表意见,不过,蔡邕的想法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的看法。
李易看到蔡邕等人的不以为然,他并没有当回事,他弄出纸张,为的可是名利钱财,并不是什么读书人。
糜芳看向旁边,指着几个正在打浆的工人说道:“然而芳今日亲眼见到这些工序后,方才知道,制造纸张用的竟然只是这些破布,朽木,烂草之类,这成本之低廉,实在让人无法想象,所以家兄所预测的利润,恐怕错了,其实还要远超盐铁。”
李易点点头,糜芳家里是做生意的,他相信糜芳在大方向上应该不会弄错。
糜芳看了看李易,见李易微笑,似乎认同他的话,这才继续道:“芳所料不差,襄侯应当不会允许纸张制造之法被他人知晓,可是,纸张一旦面世,必然外传,世人自然能够看出此物便利,但因为量少,肯定以为此物珍贵,虽然觊觎,但也不至于太过贪婪。”
“但物以稀为贵,纸张价格居高乃是必然,如果一直如此也就罢了,但襄侯一旦大建工坊,大量对外出售纸张,即便价格降低,但其中往来钱财,却只能更多,等到那时,恐怕就会有人蠢蠢欲动,甚至拼死也要从襄侯手中谋取这造纸之法啊。”
这时糜芳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其实就是说纸张赚钱不要紧,但又好做又赚钱,那就肯定会有人眼红了。
张辽当即朗声说道:“主公让我等训练武备,辽不敢怠慢,若有宵小进犯,辽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必然让其有来无回!”
李易笑道:“有文远在,我自然放心。”
说罢,李易又看着糜芳问道:“我如今也是朝廷太守,只是纸张利润,你觉得会有人行那大不韪之事?”
糜芳苦着脸,纠结了一会,在李易身边尽量压低声音道:“我糜家是贾之家,深知财帛动人心的道理,而且在我糜家看来,天下世家往来皆为利益,行事做为商贾相差无几,所以,襄侯手握如此重利……还望襄侯谨慎。”
“唔……”
李易微微沉吟,在他计划里,是要等自己坐上荆州牧之后,再开始销售纸张的,到那时候,李易势力初成,自然就不怕被人惦记这些东西了。
糜竺不知李易长久打断,有这个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不过通过糜竺的话,李易却是忽然冒出了另外一个念头,自己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借用纸张来做点事情呢?
李易正想的时候,蔡邕忽然轻呼了一声,说道:“若是此事传入长安天子耳中,老夫以为,天子极有可能下诏让主公进献造纸之法,若如此,主公当如何应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