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解读生命的信息(2/2)
胡作非院士把眼光投向刚刚回答问题的刘教授,期待他继续给出答案。
刘教授说:“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只存在于过去,任何一个‘我’都是过去留下来的背景信息。关于这一个生命身份辨识的都是信息,如:关于这一个生命的基因信息、信息素、经历、记忆……等等,总之,全部都是信息。”
胡作非点点头,认真地听着,或许有些内容自己也未曾来得及细想。
又说:“也许我们都想错了,我们物理学家总以为未来‘时、空间’转移一定要搭载一个类似‘虫洞’的东西,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既然信息才是生命的本质,在这些未来的科技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带走我们的身体,我们留恋的不是生命的宿主,而是这些信息的持续在途能力。”
刘教授说:“假如利用一个生命的全部背景信息可以完整地克隆另一个生命,似乎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空间上的传送,但是这样做显然比纯物质传送要可行的多,而且传送的方式也会是不一样的。”
胡作非说:“我想,刚下“贡献者”所问到的‘如果用全信息数学模型仿真一个人,大约达到怎样的数据规模。’大概也在考虑你说的这个问题。因为人的本质是信息,而不是这个身体,将身体进行全信息数据处理并没有必要,而只需要将个性的部分提取即可。”
沉思了一会之后,刘教授说:“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想清楚,要向您请教。”
“你说。”胡作非院士难得的很和蔼态度,弄懂了一些谜团,心中也是很欢喜。
刘教授:“一旦一个生命被克隆成两个生命,那他们都是自己吗?”
胡教授:“这很值得哲学哲学专业的来研究,按照‘贡献者’的提示,信息目的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尝试一些实验。”
刘教授:“怎样的实验?”
胡作非:“为了消除歧义,我们拿兔子做认知意识实验。因为兔子没有撒谎的背景知识,拿兔子做实验比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谎言可靠。我们科学界就是因为有了太多的谎言,所以使人平庸。”说话间扫视了在座的教授们,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声。胡作非的话让在座的有些人脸上一红,有些无地自容。
胡作非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起来,他用线条画了两只兔子,一边画一边说:“如果利用一种未来的克隆技术,用一只兔子全信息克隆另一只兔子,全信息包括兔子的生物基因和脑信息,这只被全信息克隆的兔子拥有被克隆体的完整的信息。”
胡作非又在两只兔子旁边画了一只狼,接着说:“接下来,把两只兔子分开,我们让这条狼杀死其中一只,观测另外一只兔子的任何变化。会观测到什么结果呢?被克隆体会有心灵感应吗?”
刘教授说:“我认为,不会!不会有任何感觉!”
胡作非说:“我也认为不会。那么,同样动物的人在类似的情景中也应该不会有心灵感应之类的事情发生!”
刘教授说:“人会撒谎,而动物不会;其次,相比兔子人更容易产生幻觉。”
胡作非:“我根本不相信那些玄乎的心灵感应,严谨的科学建立在机理与实际观测之间的严格耦合之上。虽然两只兔子以前是一样的;但是,一旦这两只兔子共存就会获得不同的资源,在将来拥有各自不同的经历,成为两只各自独立个体。这和同卵双胞胎没有什么区别。”
胡作非院士又点燃一根香烟,深吸一口,接着说:“如果我们不断地克隆兔子,然后让狼杀死原来的那只,留下新的克隆体,信息不可能毫无损失的不断重复下去,这就是信息‘熵’。”
刘教授问:“信息‘熵’?胡老,复制信息之前需要以测量手段获取信息,那么这种测量活动本身就存在扰动,并不能实现全信息测量,这是信息‘熵’的含义吗?”
胡作非:“这只是一方面,‘全信息’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可能全信息。‘信息熵’只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引用,但与力学‘熵’有本质区别。”
过了一会儿,胡作非补充说:“我们永远无法得到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发送过来的信息,然而也无法利用现在的信息去改变过去。此刻的生命也是,一旦一个生命被克隆成两个生命,即使过去是一样的,将来也会不一样。且不讨论未来是不是能够做到“全信息”复制生物,这种传送(克隆)行为能得到什么呢?并不指向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刘教授:“是啊!根本就不会存在一模一样,人经过7年的新陈代谢之后,身体里的物质基本都换新的了。即使是自我意识的维持,经过一段时间也会有许多的改变。”
汪教授说:“用数学逻辑语言解析问题的时候,总是假设一种静止的状态,而事实上,这种静止从来都不存在。”
胡作非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自己穷其一生研究的信息,几十年的勤奋与付出,头发都熬白了;而答案却一直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一通便百通,一系列的问题都引刃而解了。
胡作非感慨地说:“我们终于了解为什么信息对于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物质与能量。”
虽然,在座的五位教授还没有想胡院士一样领悟了信息的真相,但胡院士的这种感觉也感染了大家。爬到教授、知名专家的位子,没有几十年的功夫,谁又能够做到呢?
胡作非问:“你们应该都知道在物理学中,对生命的定义吧?”
刘教授说:“广义的生命泛指变化和运动。狭义的生命指有机生物体,狭义的生命只是广义的生命中的一种类型。”
胡作非:“时间就是用于描述空间运动的信息,在物理学中时间与我们信息学的时间,看起来分歧也来越大,却似乎离统一又越来越近了。”
卢教授说:“宇宙中的一切都在变化和运动;所以从广义的角度,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三维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生命的含义就在于不断变化发展,而发展的方向才是背景信息的基本含义。”
刘教授问:“那么,对于广义的生命‘现在’是什么?”
刘教授的这个问题,让客厅突然安静了下来,没有人发出声音。“现在”这个我们从出生就了解的词,此刻却成了最高深莫测的未知。在这段安静的时间里,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也恐怕是在座的专家们有生以来面对的最复杂的一个问题。现在到底是什么?
胡作非将手中的烟头在烟灰缸掐灭,过了一会,说:“生命的世界里,任何生命的发展都是呈矢量方向特征的单行线,个体生命信息以‘现在’为纠缠结点,该结点是信息世界与‘质能现实’的唯一交叉。”
“这不太好懂……”
“现在是数学中的现在,现在是哲学中的将来。”胡作非的这句话恐怕在场的没有人能听懂。胡作非知道他们听不懂,在场的其他人也确实听不懂;所以,胡作非是自言自语的在说。
胡作非继续解释道:“一切的存在,它们之间都相互影响着向未来的发展;并且它们在时间上是单行线。但是,这些存在都以‘现在’确认相互之间的确定性存在关系,基于‘前序背景信息’向未来不确定性地发展。未来,总是以“前序背景信息”为背景从‘现在’结点中蕴育出来,在原来的‘前序背景信息’之上,现在为其添加新的信息;这些从‘现在’中蕴育出来的‘前序背景信息+’继续成为后续发展的信息背景。”
胡作非本来还想说:前序信息总是消逝在历史之中,而这个历史轨迹不可全信息地重复,因为边界的关联性存在,任何事物全信息的边界会无限延伸到整个宇宙。不过,为了最佳的产生效率,确定别人听不懂的,就还是不说的好。
刘教授:“您说的这个‘交叉’有时间长度吗?或者,类似物质和能量的量子‘普朗克常数’基本单位?”
胡作非:“这是个好问题,时间是信息,用信息描述信息是困难的。时间的最基本单位并不取决于时间坐标的本身,而取决于各运动之间相互影响与参考的统一。”
“胡老,再给我们解释一下?”
胡作非:“时间是一切存在质能世界相对运动的信息坐标,时间坐标让这些运动在信息表述中统一起来,时间的最小单位只不过是在坐标上画最小的刻度。信息的初衷是让信息有表述的意义。如果这个最小刻度是有意义的,这个最小刻度就存在;如果这个最小刻度连最小的物质粒子或最小一份能量都表述不了,这个最小的时间刻度就不具有意义了。”
桌上的茶不知不觉中已经换了3壶,服务人员又过来为大家添茶,看来又凉透了。不知不觉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了将近一个下午,天色已近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