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饥饿的长安百姓(2/2)
程处默微微一笑:“不愧是某家的表弟~”
王晞心中一片悲凉,不由想起明末清兵入关,崇祯为筹军费向满朝文武苦求纳捐,文武百官却都置若罔闻,李自成破城之后对百官严刑逼供,共搜索白眼不下七千万两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民心所向,当仁不让”,再多的圣贤之言也无法让短视的人抬起头来看看远方,饥民们绿油油的眼睛看的人一阵心慌,王晞知道,贞观初年长安城内没有大规模民变的记载,或许是李二后续采取了什么手段,可是那些勋贵们不知道啊,为盛世李唐奠基,一直韬光养晦的贞观到底有多少事情没有载入史册~
民心,民心,是那位天可汗的眼光还没有看到偎依在一起瑟瑟发抖的子民,还是尚未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觉悟?
来府的门前格外安静,来家老宅甚至还没有安邑坊那座别院阔气,早已不是簪缨世家,来府的大门上方只是悬挂了一座“来府”的匾额,并没有多少富丽堂皇的装饰,很难想象,这会是几十年前让天下贵人争相献媚的荣国公府。
张老头魂不守舍的将名帖递给门房,门房恭敬行礼便匆匆走了进去,不过片刻,一位七八岁模样的儒袍少年身后跟着一位锦衣老者便快步走了出来。
少年躬身行礼,童声稚嫩清脆,语气却颇显老成:“来家十二,不才来济,见过白鹿侯,见过程小公爷~”
王晞躬身还礼,毕竟是义父当年的主人家。
来济一摆手:“君侯请~”
雅致安逸的客厅内,众人分案而坐,来济:“来人,奉茶!”
小厮奉上茶汤,当然不是王晞的云梦清茶,而是贵族惯例的葱姜茶汤。
来济拱手道:“不才一直于城南陋巷闭门读书,听闻君侯昨日封爵盛事,还未及前往恭贺,不想竟有幸得君侯亲自登门,不才倍感荣幸。”
王晞对来济少年老成的样子有些反感,便直接看向来济身后的锦衣老者:“昔日来家遭逢大难,子嗣凋零,只余两位幼子幸存,听闻如今来恒已入翰林承旨,今日再见来济一番礼数做派,可知来渊公八年来付出何等心血。”
来渊面色一变,急忙伏地叩首道:“来渊一介家奴,何敢当君侯称公。”
王晞叹口气:“当得的,你可知某是何人?”
来渊惊诧的看着王晞,不知道这位新晋侯爷是什么意思,来济对自己被忽视有些不满:“不才虽然偏居陋巷,但白鹿侯名满长安,来济也有耳闻,君侯乃是先秦纵横大圣鬼谷子的后人,不知君侯此来弊府,到底所谓何事?”
张老头终于再也忍不住,有些激动的颤声道:“大管事,你不认得我了吗?”
来渊老眼混浊疑惑的看向张老头,良久才激动道:“汝是张正骨汝还活着”
张老头激动的走向来渊,抱着他的腿便嚎啕大哭:“是我啊,大管事,小老儿苟活了下来”
来渊也眼含热泪:“好,好,活下来就好,八年了啊,当初汝随侍国公于江都老宅,某还以为你们全都活下来好啊”
王晞起身向来渊躬身一礼:“后辈王晞,见过來渊公。”
来渊急忙推开张老头,叩首道:“来渊不过一家奴,何敢当君侯如此大礼!”
王晞扶起他:“来公自然当得,来公既然知我之名,当听过我义父是谁。”
来渊激动道:“什么你君候你义父真的是王起吗?当初听到君侯义父被封为永安县男之时,还以为重名巧合,原来君侯义父真的是昔日国公亲卫王起啊”
王晞扶着来渊坐下,张老头啜泣着将当年他与王起逃亡最后隐居在水阳村子的事情详细的说与他听。
来渊愤怒的面色发红:“清河崔家!断不能与其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