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艺术家(2/2)
“我觉得这样不会有用。”藤堂龙一说到。“因为杰西卡并不知道我们有智械。她既然说了是‘艺术家’,这个人就应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他不太会是真实的艺术家中的一个。”
日本科学家的这番发言启发了众人中的一个,他是米拉.霍夫曼的助理,一个叫做施耐德的德国男人。
“我想到了!”施耐德灵光一闪地说道。“有一个‘艺术家’很可能和我们的目标有关。”
“你说的是谁?”米拉问道。
“老板,您也知道我们公司的日常贸易是在保险公司‘尤勒’(euler)投保的。他们的一位理赔经理曾经给我讲过关于‘艺术家’的事情。‘艺术家’是一个超级骗子。”
————
这段时间,秦娜的扶桑少女分身一直在德国霍恩海姆总部担任米拉的秘书。一方面可以学习公司经营,一方面有事也可以就近讨论。
现在,她和米拉一起在施耐德的带领下来到了尤勒保险公司,找到了那位理赔经理。
“你们想知道‘艺术家’的事啊,这些事如果详细说,我可以讲一天。”理赔经理得意地说道。“像你们这种企业,就应该多来听听我们的经验,以后做生意会少栽许多跟头。”
“您就告诉我们,艺术家的身份,还有他是怎么行骗的。”米拉打断他的唠叨说道。
“既然他是个骗子,我们又怎么会知道他的身份呢。”对方说道:“不过我可以跟你们讲下他的骗术。
众所周知,我们保险人在接受贸易公司投保时,需要先审核债务方的资质。艺术家正是利用我们这种机制来行骗的。他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找到许多资质良好但没有在运营的公司,以这些公司的名义获得我们的授信,然后去赊账购买货物,最后卷货走人。因为我们对这笔交易进行了保险,所以卖方轻易就会相信艺术家,和他进行交易。”
“您刚才说,艺术家用来进行交易的公司资质良好,但是又没在运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秦娜不解地问道。
“并不矛盾。我们将这些公司称为‘僵尸公司’。艺术家也许拥有许多这样的僵尸公司。他让这些公司之间不停地互相汇款,造成它们一直在经营的假象,但实质上它们都没有实质的运营。
在这种循环里,僵尸公司永远不会违约,因此这些公司在银行的信用也很好。艺术家不仅可以来我们这骗保,同时也能去银行骗贷。事发以后,他只要舍弃一个僵尸公司就行了。”
在场的众人都是国际贸易的行家里手了,但此时他们仍然被艺术家的骗术所震惊。对方利用银行、保险、企业三方间的缝隙和漏洞,将规则和人心玩弄于鼓掌之间,真正可以说是将骗术发展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
“根据贵公司的统计,艺术家行骗一年大概可以获利多少呢?”秦娜问道。
“事实上,我们也没有确切的数字。”理赔经理说道。“我们仅仅只能从艺术家偶尔露出的蛛丝马迹中知道他的存在。至于他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您就透露下,在和艺术家骗术相似的案件中,你们公司一年损失有多少吧。”米拉说道。
理赔经理想了想,觉得像霍氏集团这种大客户还是要给个面子,于是答道:“简单估测下,恐怕有一亿欧元。”
可以想象,尤勒栽在艺术家身上的钱一定比他们能统计到的要多,而像他们这样的保险公司全世界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再加上艺术家还可以去银行骗贷。如果他真是一个智械,每天不知疲倦地去行骗,一年下来的获利恐怕将是一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