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兵不厌诈(2/2)
重耳道:“咱们与对方实力相当,若硬拼起来,必定两败俱伤。国主将全国的精兵交给我,一兵一卒皆是我的兄弟,我怎可如此轻率地将他们置于险境?”
赤那与重耳商量无果,两军又对峙了一日,这日手下兵士进来道:“公子,大都让人送来急信。”
重耳接过信来,仔细看了,不禁大喜过望:“胥先生果真不负厚望,说动了君父,君父已让人领兵赶往翟国相救。”
赵衰问:“晋侯任命何人为领帅?”
“信上并未说明,只让咱们依计行事。”
重耳遂让人请来赤那,商议退敌的计划。赤那虽然对重耳的计策半信半疑,一时别无他法,只得同意下来。
当晚重耳便率军向后慢慢撤退,由赤那断后。
狄军见翟军无故撤兵,又正值夜间,看不真切,也不敢轻易进攻,一路尾随在翟军后面。
到了第二日天色大亮,狄军探子报说翟军就在前方二十里处,并没有发现异常,盰如见此地北面是山,东面则地势开阔,大片的干草地向远处绵延开去,正是作战的好地方。
盰如正欲下令全力追击翟军,有匹快马从后面赶上,一狄兵下马将一封信递上道:“这是狄王让人送来的急信,请国主过目。”
盰如接过信来看了,大惊道:“差点中了晋小子的奸计!”忙令全军停止追击,立刻撤退!
鹿儿答正率领潞国军队在前,接到盰如撤军的命令,正纳闷间,忽听一阵震天呐喊,从山后的小道间转出一支步兵来,但见个个手拿长戈,身穿革甲,旌旗上绣着腾云黑龙,一望便知是晋国的军队。
晋军率先冲向潞国军队,潞军侧面受敌,一时措手不及,来不及调整队形,被晋国打得阵形大乱。
鹿儿答向盰如求救,盰如知道潞军已然难保,此时自已若不撤退,只怕敌军来袭,更要腹背受敌,于是下令不理会晋军,率领廧咎如的军队继续后撤。
此时只听擂鼓阵阵,马蹄镳镳,从山背后驰出数十辆战车,巨大的车轮碾压而过,扬起无数的沙砾、尘土,地面也跟着颤动不止。
为首的一辆驷马战车上站着一人,身穿金丝战袍,脚踏牛皮厚底翻云靴,身背裂天长弓,双手擂着战鼓,指挥其余战车,如山洪之势,向狄军冲来。
盰如与汉军交手多次,知道战车的威力不容小觑,此处又是平地,自己的骑兵与战车交手,必定占不了上风,急命全军快马加鞭,绕到山后取小道而走。
廧咎如的军队刚驰到道口,又听一阵大喝:“盰如小儿终于来了,叫我颠爷爷好等。”
只见从山后转出一支步兵来,为首的正是颠颉,颠颉因前番重耳不许他出战,正憋了一肚子闷气,今日好不容易重耳许他当个前锋,迫不及待要一吐心中浊气,挥舞着一对铜锤,直向狄军冲来。
盰如究竟也是身经百战的人,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率领身边的精锐战士,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往西南的山林逃去。
鹿儿答率领的潞国军队则被晋军前后夹击,打得狼狈不堪,鹿儿答哪里还有斗志,由身边几个勇士护卫着,杀出重围,趁乱从小道逃走。
论脚力,晋军的战车究竟赶不上狄人的马匹,追杀一阵,看狄兵去得远了,便返回军营,重耳整顿兵马,清理战果,掳得狄俘数百人,马匹、兵刃无数,可谓大获全胜。
重耳回到大营,便过来拜见晋军将帅,一见之下,重耳立刻跪倒在地,原来这将帅正是重耳的太傅,贾佗。
贾佗扶起重耳,两人述了一番别后的感慨,重耳道:“我前番听说师傅因不孝弟子的缘故,被捕入狱,令弟子惶愧不安,今日见到师傅,可知师傅冤屈得雪,被君父重新委以重任,令弟子欣慰之至!”
贾佗道:“此事怪不得你,我听说晋候派伯鞮刺杀你,你才逃亡到翟国,你即能禀承为人臣子的大义,又不失斡旋变通之道,也不负为师平生的一番教导了。骊姬虽欲借着申生谋逆之事,想将数位公子的党羽全部清除,但她与奚齐毕竟根基尚浅,此举反惹得卿大夫们人人惶恐,朝局动荡,骊姬也自知独臂难支,待奚齐当了世子,便将往日抓获的公子的党羽尽数放了!此番晋候命我带兵前来救援翟国,也是有体恤公子之意!”
重耳闻言向南面绛城方向跪倒,郑重行礼道,“多谢君父成全!”
贾佗扶起重耳,叹口气道:“老臣私下说句不当说的话,晋侯他,只怕时日不多了!”
重耳惊问:“师傅这是何意?”
“晋侯久已不上早朝,缠绵病榻已有数月,朝中人等要见他一面也难,如今国事都由荀息和里克两人决断!”
重耳呆了一呆,怆然道:“君父病重,我这个为人子的却不能尽孝在床前!”
“现在恐怕不是愐怀伤情的时候,公子可知夷吾现在梁国?”
重耳心不在焉,“哦?”
“听说夷吾深得梁国国君的宠信,梁伯将公主嫁给夷吾,并支持他到处收揽门客,招兵买马。夷吾还数次前往秦国,拜访秦夫人。论实力和才干,国中能与公子相匹敌的也就是夷吾了……”
贾佗说了一半,便不再往下说,观看重耳的反应,见重耳兀自一脸戚然,沉浸于对晋候的缅怀中,难以自拔,只得转而言其他道:“这一仗潞国和廧咎如元气大伤,一时难以再有所动作,公子接下来做何打算?”
重耳道:“赤狄军队正攻打林方和留吁,两国已向我国数次求救,不如我立刻率军前去救援留吁,烦请师傅前去搭救林方。”
贾佗摇头道:“不妥,不妥!此地距离林方和留吁路途遥远,士兵长途奔波,疲累不堪,还未交战气势上已输了三分。何况我晋国兵车取道不便,数日内难以奔至林方,万一前方有变,也难以转圜周圆,不如我直取离此地百里开外的采桑,采桑是赤狄的重镇,狄王不得不前来救援,而公子可埋伏在狄兵必经的道路上,打它个措手不及,这样既可解了林方和留吁的危围,又可以逸待劳,免除我军四处奔波!”
重耳大喜道:“此计甚妙,师傅用兵如神,此战必能大破赤狄,振我晋国威名!”
两人遂商议定了,带兵分头而行。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