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国之忠臣(2/2)
狐偃不慌不忙让人把菜一道道端上,这第一道菜是一味巾羹,用稻米加芹菜熬成,放在釜内端上,庖厨用碗一一盛了,分给众人。颠颉等人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见了食物来者不拒,敞开怀就吃。
接下来的菜肴依旧是不咸不淡的汤羹菜蔬,蒸饼油糕,一道道摆上来。既然摆在面前了,众人也无可挑剔,直吃了大半个时辰,颠颉等人早已酒足饭饱,肚皮撑得鼓胀,连酒也喝不下去了,那熊掌却还没有端上来。众人也不好意思开口询问,只得一个个停了杯箸,眼巴巴看着狐偃。
狐偃最后让庖厨把熊掌端上,只见那熊掌盛于一簋内,已炖得骨酥肉烂,上面汤液浇裹、被以蜜汁,四周还覆着浓香的鲍鱼,真是只此一簋,便集山珍海味、人间珍羞于一身。
颠颉道:“熊掌好是好,只是我老颠今天汤羹喝得多了些,肚皮撑得慌,待我老颠先去撒泡尿来。”
不待颠颉起身,狐偃道:“这熊掌足足熬了三日三夜才成火候,差一时半刻便不成绝味,本想让众位兄弟品尝一番,但大家既然已经停了筷箸,想来也吃不`下了,这熊掌还是端下去,留待那有口福之人吃吧!”
众人眼睁睁看着庖厨提着簋盒下去,不禁面面相觑,颠颉当即发作道:“舅爷,你这不是明摆着不想让我们吃熊掌吗?”
胥臣已看出些端倪,向狐偃道:“舅爷此举必定大有深意,我等都是愚钝之人,还请舅爷明示!”
狐偃道:“我问你们,你们当初为何会来翟国?”
魏犨道:“公子受骊姬陷害,辗转来到翟国,我等自愿追随公子,帮助公子图谋大业,以待东山再起。”
“那你们还想回晋国吗?”
赵衰道:“我等都是晋人,无一日不想回归故国,祭奉于祖庙中,尽孝于高堂下,翟国只是一客居之所,如何能长久存身?”
“这就是了,咱们既然是追随公子而来,自然应该全力辅佐公子,助他回到晋国,完成继任的大业。可如今你们不仅不规劝善诱,反而日日沉迷酒色,在声色犬马之中不可自拔,如何还能劝公子回心转意。如同这酒宴一般,若只顾满足眼前的口腹之欲,不加择选,一股脑地吃下去,如何等得到天下至味的熊掌?”
魏犨闻言起身,向狐偃行礼道:“舅爷所言甚是,我本与骊姬有不共戴天之仇,立志报仇血恨,不想一番志向在翟国久经安乐后,竟消磨殆尽,今日听舅爷一番话,方才幡然醒悟,我等愿痛改前非,矢志辅佐公子回到晋国,完成大业。”
其余人等也纷纷表示愿意改过,并毅然追随重耳,狐偃遂和众人郑重约定了,大家才散去。
此时的晋国,自晋诡诸去世后,国家内政由荀息掌管,军队则交由里克统帅。晋诡诸临死前将奚齐托付给荀息,荀息发下誓愿,誓以忠贞不二之心辅佐奚齐。
晋诡诸死后,荀息主持内政,里克主持军务,两人面上到也相安无事。
荀息主政国事,辅佐幼主,无不尽心竭力,恪尽职守,而晋国的朝局看似风平浪尽,实则暗流涌动。以里克为首的卿大夫们,早已在暗中跃跃欲试,意欲废掉奚齐,迎回当年被晋诡诸驱逐的几位公子,只是碍于荀息的势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里克和丕正几次商议过后,决定先探听一下荀息的口风。
这日里克将荀息请入府中,以酒宴招待,酒过半巡,里克道:“太宰大人安居宫中,可曾听闻市井上的些许传闻?”
“哦,愿闻其详!”
“晋侯新丧,幼主即位,国人大都不服,申生、重耳和夷吾的旧党又伺机闻风而动,想纠合起往日的同党,杀死幼主,另立新君,不知大人对此有何见解?”
荀息怆然道:“国君去世才不过数月,尸骨未寒呐,难道就急着要杀他的幼子了吗?”
“骊姬当初陷害申生致死,让她的儿子当上世子,国人早就对其不满,不过碍着晋候还在,暂时隐忍罢了,如今晋候一死,国人难免往事重提,要清算这一笔陈年旧帐,虽然国人痛恨的是骊姬,可是奚齐不死,国人的怨恨就难以平复啊。”
荀息长叹一声,“老夫生前曾经答应过国君,将竭力保全他的两位幼子,如今言犹在耳,老夫怎可临危退步呢?”
“大人自忖以大人一人之力,能平息晋国民众的怒火吗?”
“老夫将尽力而为,若是万不得已,老夫也只有一死,以殉国君罢了。”
“大人的死若能换得奚齐坐稳君位,到也不失为一桩美事,若大人死了,奚齐也因此被废,大人又何必要死呢?”
荀息毅然道:“当初国君问老夫,臣子应当如何侍奉国君?老夫以忠贞两字回答。国君不解,老夫答:如能对国家有利,只要力有所能,就要尽力而为,这就是忠。安葬死者,善待生者,面对生者袒然,面对从土里复生的死者,也能毫无愧疚,这就是贞。老夫从未在晋候面前打过逛语,如今岂能轻易背弃诺言?老夫既然决定履行诺言,又怎能爱惜自已的生命,如果免不了要一死,老夫绝不会选择逃避。”
里克哈哈一笑,道:“论对国君的忠贞,除了太宰大人,天下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了,我里克敬佩之至!”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