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真相大白(1/2)
第二日众人草草洗漱了,准备一早出发,见外面不知何时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村人从门前经过,提挎着篮子,内里装着各色祭祀用的鸡鸭鱼肉和果品等物,不约而同地往河滩方向走。田辟也一早将两只兔子收拾干净了,在灶上烹熟,拿根棍棒在肩头挑了,就要随庄人一同出门去。
重耳好奇,道:“今日为何这般热闹,田兄弟这是上哪里去?”
“你们不知,今日是初一,按着惯例,初一,十五我们都要到祖神庙去祭拜。”
“这些东西都是献到祖神庙里去的?”
田辟点头。
“你们自已尚且衣食不保,为何还要拿这许多东西祭拜祖神?”
“祖神高兴了,我们才能种些薄田,得以度日,若把他惹怒了,一场水灾就可把近百里的土地村庄全淹了,那是万万得罪不起的。”田辟说完也出门去了。
重耳向狐偃道:“咱们也不急走这一时半会的,不如去看看热闹。”
狐偃本不欲多事,见众人皆附和,只得点头同意。
重耳等人跟随村民走了不多几里,便见一庙宇,泥墙茨顶,建在一宽阔的河滩上,背倚茂林,庙旁种着数棵参天蔽日的大树。众人走近了,见庙门口的石阶旁还筑有一尊石像,那石像人身蛇尾,长着九个脑袋,个个面部狰狞,眦目欲裂,让人不寒而慄。
众人进了庙,见庭中已挤满了村民,正排着队依次向前,向坐在大堂上的庙祝磕头,敬献祭品。
那庙祝戴着顶虎头帽,帽顶饰以五色雉羽和珠贝,穿着左黑右黄的偏衣,手中执着根兽骨法杖,脚上趿一双缠丝蟒头靴。半闭着双眼,待村民们献礼完毕,向旁边的村长道:“献给祖神的供奉可都在此?”
村长道:“都在这里了,一份都不敢少,还请神仙在祖神爷爷跟前多美言几句,保佑今年风调雨顺,河水不泛,灾害不作。”
“只要你们把祖神爷爷敬奉好了,自然没有什么不能依的。祖神爷爷说了,三日后有灾星—实沈经过卫国,路过淇水时,会引起不少的风浪,你们这几日还是不要下水捕鱼了。”
村民们又一齐下跪磕头不止。
庙祝又道:“过两日就是祖神的寿诞了,让你们准备的新夫人可备好了。”
村长道:“已经备下了,这次是田杵家的女儿,今年刚好十六,长得细皮嫩肉,保管祖神爷爷满意。”
庙祝点头:“告诉老田家,祖神爷爷满意了,不会亏待他们的,这锭金子先拿去做个聘礼。过两日让他们把新人依例打扮好了,祖神爷爷自会让手下前来迎亲。”
村长道了谢,收下金子。村民们上过香回到庄上。重耳等人也跟着一起回来。重耳路上问狐偃,“舅父,你看他们拜的这祖神究竟是何方神圣?”
“看那庙宇前的石像,他们拜的大约是相柳。上古时期,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怒触不周山,使得天柱折断,大地倾斜,日月星辰都落向西方,而大江大河都奔向东方,从此洪水泛滥,涂炭生灵。帝舜命共工治理洪水,共工手下有个臣子,叫做相柳,长着九头蛇身,所过之处会变为寸草不生的沼泽。共工便让相柳治理河水,因此后人常在河水附近建造庙宇,供奉相柳,大概就是这位祖神的来历了。”
重耳道:“相柳不仅下凡到了这里,还要迎娶新夫人,当真是一件稀奇事。”
颠颉道:“我老颠什么人没有见过,唯独没见过活生生的神仙,这次我一定要开开眼界。”
重耳本就是个爱管闲事的,见此也来了兴致,向狐偃请求再住几日,狐偃道:“不让你们掺和这个热闹,怕是走了也不甘心,也罢,咱们就再住两日吧!”
重耳等回到田辟家中,向田辟打听这庙祝的来历。据田辟说,前年淇水泛滥,淹没了沿河数百里的田地,有个巫人来到村上,自称可通神明,告诉村人此水灾乃是河妖做乱,需在河口修建祖神庙,祭祀相柳,方能保得水土平安。村民遂建了庙宇,将这巫人奉为庙祝,一切依其所言,除了初一、十五敬奉贡品外,每年逢祖神的寿诞,还要向祖神敬献新夫人。这庙祝也十分地神通,除了能和祖神沟通,还能观气候、行占卜、断诉讼,被村民们奉为神仙,无人敢违其号令。但也有些村民不愿献出女儿的,掣家带口地迁到别地,或有赤贫之家,为了一锭金子的聘礼自愿将女儿送给祖神的。
重耳道:“庙祝既要你们供奉这许多,天下之大,你们何不迁到别处呢?”
“天下虽大,肥腴之地都为贵卿达官所占据,与其在那些人手下交租税,终身为奴为婢,不如敬奉给祖神,以图个自由之身。”
重耳又问了祖神娶夫人的详细事宜,然后回房和众人说了,大家商议出一条计策。
两日后,嫁女的村民早早地将女儿装扮好,实上玄色的喜服,披上盖头,在村长的陪同下,将女儿送到村头,村民们皆簇拥着来送行。
村头有一棵歪脖子老槐树,村民们将哭哭啼啼的新夫人绑在树桩上,在树下放一盘果李,然后一哄而去,只有孩童和几个胆大的躲在屋后偷看。
除了狐偃、壶叔、胥臣和介子推留在家中看守马车外,其余人都和重耳一起躲在不远处的草垛后观看动静。到了正午时分,一声长啸传来,从远及近,一个白色的身形从远处的林中窜出,连跑带跳,片刻就到了老槐树下。
走近了重耳等人才看清楚,这白色的身影哪里是人,分明是一只通体白色的通臂猿猴。这猿猴身长三尺,全身覆着白色毛发,几步蹦到树下,抓起几只果李塞到口中,然后麻利地解开绑缚在女子身上的绳索,一把抱起女子,头前脚后地扛在身上,又蹦跳着去了。
众人都暗暗称异,重耳道:“当年南燕国也曾送给晋国两只白色的猿猴,养在珍禽苑内,但身量如此巨大又颇懂人性的猿猴确是少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