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围曹救宋(1/2)
宋固退下后,重耳问询众臣的建议,朝臣们众说纷纭,有支持出兵的,也有反对出兵的,支持的固然是一番义正词严,反对的仔细分析了晋楚两国的实力差距,也是振振有词。
先轸起身道:“依小臣看,这次楚国攻宋,正是天赐良机,借此一战,主公报恩、救患、立威、定霸,全在此举。”
重耳问:“哦,这是何意?”
“当年宋兹甫在主公贫贱之时礼遇主公,主公若能解救宋国的危困,一来报了当年的恩情,二来也可解了宋国的忧患。放眼天下,如今的楚国一国独大,骄横不可一世,主公若能将其打败,便可建立赫赫威名,称霸于诸候,这难道不是天赐良机吗?”
先轸的话正合重耳的意,但重耳也有顾虑,道:“楚国的实力远胜于我晋国,此番又带了陈、蔡、郑、许四个国家一同前来,这四国实力亦是不弱,仅凭我晋国一国之力,如何与他们抗衡?”
狐偃道:“这一仗也不是不可以打,咱们只要避免与楚国联军正面交锋,避其锋芒,用迂回之术使其奔波劳顿,折其锐气,只要他们退兵而去,解了宋国的围,咱们就算是胜利了。”
“舅父难道已经有了退敌之策?”
“曹国和卫国新近投靠了楚国,咱们先攻打这两个国家,楚王必不会袖手旁观,楚军远道而来,军队疲惫,咱们到时再用迂回久拖之术,楚军只能无功而返。”
“这到是个好计策,只是楚王若不救曹卫呢?”
“楚王若不救曹卫,必定令依附于楚国的盟国寒心,咱们正可以逐个击破,瓦解楚国的同盟圈。”
“舅父所说有理,即刻派人打探楚国联军的动向,并告之宋固,我晋国会全力救助宋国,请他回去转告宋君,务必要坚守城池,静待我晋国援军到来。”
重耳下朝后,又将赵衰和狐偃叫到上书房,单独商议。
重耳道:“寡人有一事要与你们商议,当初先君为了应付日益频繁的战争,将晋国一军扩容到了两军,寡人想着,如今咱们要与楚国抗衡,也必须调整军队,将两军扩为三军才好。”
赵衰道:“主公所说极是,据小臣所知,楚王有三军,中军为全军主力,是楚王的嫡系部队,战斗力最强,轻易不出战,上军为若敖部族,兵士训练有素,装备齐整,是作战时的前锋,下军由县邑的地方军队充任,灵活机动,视战场形势随时调度。如果要与楚军对抗,咱们也需建立相当的三军兵制。”
“这三军的将领,你们看该由谁担任合适?”
三军将领之职非同一般,位列六卿,通常由国君的心腹担任,若是打了胜仗,回来后封爵赏地,自是不在话下,子孙后世从此世袭爵禄,衣食无忧,尤其是负责统率全军的中军元帅,除了需要德才兼备,文治武功俱全外,更要深得国君信任之人,赵衰和狐偃都明白,因此一时默然不语。
赵衰思忖后道:“依小臣看,中军元帅不如让卻縠来担当。”
重耳中意之人其实是赵衰和狐偃,听赵衰这么说,皱眉道:“这中军之职非同一般,位高任重,卻縠虽在朝中德高望重,但毕竟是卻氏族人,寡人当初诛杀卻芮,没有牵连到卻縠和卻溱,反而将两人委了重任,也是为了表示宽大之意,如今对楚一战,事关重大,这两人能堪此任吗?”
赵衰道:“卻縠不仅喜欢礼乐,也爱好诗书,古语有云:礼乐,德之准绳,诗书,义之库藏,唯有两者兼备之人,才能行大事,卻縠其人敦厚谦恭,素有长者之风,必定能担此重任。”
重耳看向狐偃,狐偃自然明白赵衰的用心,赵衰当上了重耳的女婿后,已然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赵衰有意推托,不愿独揽军权,而自己作为重耳的舅父,若接手了中军元帅,恐怕也会让重耳背上任人唯亲之嫌,因此狐偃也点头赞同赵衰的意见。
重耳道:“既然你们都这么说,寡人就让卻縠为中军元帅,卻溱为中军佐,希望他们不要让寡人失望。”
两人都道,“主公英明,如此任命最为妥当不过。”
重耳又道:“至于上军将,就由舅父来担任吧。”
狐偃推脱道:“论武功和才能,兄长都要胜我一筹,还是请主公让兄长为上军将吧。”
“狐毛为上军将也使得,那就请舅父屈当上军佐吧。至于下军将么,赵兄弟自然是当仁不让了。”
赵衰行礼道:“小臣不才,小臣推荐栾枝和先轸为下军统帅。”
重耳皱眉道:“先轸和栾枝只是一个下大夫,从未立过军功,将他俩冒然提为六卿之一的下军统帅,恐怕不妥吧?”
“先轸武艺过人,精于兵法,担任统率是十分妥当的,栾枝为人刚正,对主公忠心耿耿,主公流亡在外时,栾枝在国内想方设法相助主公回国,主公若让他为下军将,必能不辱使命。”
“这……”重耳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狐偃道:“赵兄弟所说有理,自古王公君候都只用人为亲,以致于上壅下塞,各种流弊,难以禁绝,帝舜用人为贤,将王位禅让给大禹,才创造了上古的康明治世,为后世万代所崇仰,如今主公若能任用栾枝,也必得朝中人等拥护。”
重耳点头道:“既如此,就让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吧。”
安排妥当后,重耳传下令去,将上下两军改编为上中下三军,以中军为主力,上下军为辅,又积极操练军队,整顿军备,半月过后,军队在被庐集结完毕,重耳率众臣到被庐检阅军队,只见兵车威武,军容齐整,卻縠指挥三军,车马进退有序,无不奉其号令,让众臣工心悦臣服。
重耳将卻縠召来,向其询问作战方案。
重耳道:“咱们此番攻打曹卫两国,师出无名,元帅看如何是好?”
“这个不难,末将已经想好了,曹君近年来在国中任用奸侫,昏庸无道,而且一心投靠楚国,不再向天子进贡,咱们就以此为借口,攻打曹国。至于卫国,咱们不如向卫国提出借道攻打曹国,卫国和曹国为同盟国,必然不肯借道,到时咱们就以此为由,攻打卫国。”
“卫国若是同意借道又该如何?”
“咱们就趁热打铁,请求卫国一同出兵攻打楚国,他若同意便罢,若是不同意,岂不又是落个把柄在咱们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