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之神三之后(二)——预言菌(2/2)
主厅之中,众人早已落座,而坐在正中上位的人赫然便是如今的晋王——刘裕!
满香楼内堂
其中在坐的几乎都是当初晋王一系的重臣之后与如今派系中的成员。
某位伟人曾经说过:党内无党,奇思妙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对于大汉这样一样占据半个世界的庞然大物而言,派系的诞生简直是理所当然。
纵使当年陈王处心积虑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最后也只能做良性引导,没办法,当时朝堂上最大的派系就是他们自己。
自宣武帝继大统之后,晋王一系的诸臣的权势达到了鼎盛,也正是如此这批人反倒没有多少分封出去,而是多留在内朝之中。
事实上除了晋王与陈王外,其他人的封地大都在国内,只拿食役的那种,而且就算是两位诸侯王除了开发领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也待在中原,和西边那三位诸侯王完全不同。
也正因如此,晋王派系对于朝堂的影响力非常大,毕竟从道理上说就是最上头那位本身也是晋王派系的成员……
而且除却风光无限的前人之外,在之后也有如辛宪英,羊枯,姜维,陆抗,杜预等诸多能臣干吏,使得晋王派系在朝堂上始终都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晋王一系本身就是这个汉家朝堂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人差不多都来了吧。”随着堂内人数不再增多,坐在次席陈谦左右看了看。
在坐有关羽的后人关胜;张飞的后人张浚;刘晔的后人刘光世;黄忠的后人黄雁;贾诩的后人贾岛;赵云的后人赵匡胤;郭嘉的后人郭荣;满宠的后人满朝荐等等
这种聚会实际上举行的次数并不多,因为晋王派系的成员分布广泛,整合起来基乎能够牵动全国各行各业,纵使是为了避嫌也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距离,看过家传文本的陈谦很明白整个派系太过紧密对于国家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情,纵使是为了避嫌这种聚会也不会轻易举办。
不过既然举行,也就说明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整个派系必须整合起来拿个主意。
这类事情此前也曾发生过,每一次都在关键的时候解决了麻烦与事后影响,可以说这个聚会本身就是当年那位陈王的应对未来麻烦所定下的后手之一。
坐镇主位的晋王刘裕看向四方之后,点了点头,正色道:“好吧,我想大家很清楚此次相聚是为了什么,我等之间也不必过多客套了,不过倒是先要恭喜定边侯得胜凯旋归来。”
随着这话一落,顿时一片贺喜之声,纵使经过百年已经立于世界两极,军功的依旧被大汉极为重视。
“说是凯旋,但事实上统领大军的是我侄子,我只是在葱岭处理些政务而已,而且真要说的话也谈不上胜利。”定边侯摇了摇头自谦的说道。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大家谁也不会把这话当真,事实上定边侯的位置在如今的大汉体系中极为特殊,定边侯并非正式候位,原本也并非可以承袭的爵位,而是一个权力与象征意义都极重的位置!
所谓定边侯,便是取自卫国定边之意,坐镇之地便是最初汉室开疆的前哨站——葱岭。除了监管调节外封三国的局势之外,还有领兵御外的职责。
而大汉的初代定边侯,便是后来炎汉第二任宰相——武侯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之后,继任定边侯便是被其行以师礼待之的晋王重臣李优李文儒,池阳侯,美阳侯,万年候甘为其辅,全面接管对外争战。
李优家唯有二女无有男丁,本无后。然诸葛武侯念其年事已高恐百年之后无人祀,便将自己于其女李菀所出之子过继,方不绝李家之祀。
恐怕诸葛武侯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自己本家的一脉在后面数百年来逐渐泯然众人,重新回归了琅琊诸葛家。反倒是这分出来的李氏一脉逐渐成为在整个大汉都举足轻重势力!
起初定边侯一脉并非承袭,后来司马太尉之子司马昭,王尚书(王异)之子姜维都曾担任过一定时间的定边侯,初期一直是能者局之,只是后来中原出现了点乱子,有一段时间继任的几任定边侯皆是不能服众只想着的镀金的废物,便有池阳侯美阳侯万年候三人拨乱反正重新推举李氏一脉担任定边侯之事,在此之后定边侯便一直都由李家担任。
如今的定边侯姓李名渊字叔德,其本身便是天下有数的将帅,曾经策马奔腾争战疆场,否则也没能力担任定边侯之职。
不过那只是曾经而已,现阶段李渊倒是真如他自己所说只干后勤调度了,只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该说自己那侄子不愧是连淮阴侯都赞不绝口的奇才吗?
对于众人的误解,李渊只是尴尬的笑笑,毕竟这种事情并不是聚会的主因。
“别的也不多说了,本王只是想问诸位,对于这份诏书,诸位是如何想的?”随着刘裕的话音落下,全场顿时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