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诺岳讲故事(2/2)
“你还是说白话吧。”柳子邵无奈地说道。
“当时,教授们震惊的发现,花旗已经广泛地使用计算机。而且,在教学、科研、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想到交大连计算机专业都没有,教授们个个心急如焚。在和海外校友和花旗朋友们讨论后,团长邓旭初从带的8万美元中,拿出5万美元,在校友王安那里,半卖半送地拿到了4台电脑微机。”
“王安电脑的王安?”柳子邵再次插嘴问道。
“对,就是那个‘电脑大王’,亿万富翁,获过总统自由奖章,荣登发明家名人堂的王安。”说道这,王诺岳声音低沉下来。“可惜天不假年,一代人杰,今年三月去世了。”
“这4台电脑,就是交大计算机专业的发家之本。计算机专业也迅速发展成交大最强大的专业之一。”王诺岳继续说道。
“李教授是这十二个教授中的一个?”柳子邵嫉妒得眼睛中都要冒出火了。
“不是。”看着柳子邵的样子,王诺岳把椅子往后挪了挪。
吁,听了王诺岳的话,柳子邵出了口气。他刚才就想扑上去,掐住王诺岳的脖子,让他请客吃饭。
“不过也差不了多少。”王诺岳紧张地盯着柳子邵,准备自卫。
“你继续说。别忘了,我本来是要去天津读书的。是你把我弄到魔都来的。你·要·负·责!”柳子邵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一定负责,我会让你一辈子都有干不完的活。王诺岳心想。
“起因还是这个访问团。他们在匹兹堡大学的时候,参观了校友施增玮的模式识别研究所。他们对这个专业非常感兴趣,就想在交大也建一个这样的实验室。而这样一个实验室,包括计算机、外围设备、图像处理设备等,当时估计下来购买这些设备大约需要30万美金。”
“30万美元,要这么多啊。”在一边旁听的小朱咂了咂嘴。即使在12年后,这也是一大笔钱,何况1978年。
“钱还是小问题,关键这些设备在国内根本买不到,只能在花旗和欧洲一些国家买。”王诺岳说道。
“然后呢?”柳子邵感到李教授要出场了。
“回来后,邓旭初决定派李教授去花旗。让他到施增玮的实验室学习,同时带30万元美金去购买设备。”王诺岳说道。
“李教授买了设备,在交大建起了模式识别实验室?”柳子邵猜测到。
“不,花旗政府不同意出口这些设备。将近两年,李教授和朋友们想尽办法,也没能办理下来这些设备的出口手续。”王诺岳说道。
“但幸运的是,华国与欧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大没办法买到花旗的高档货,只好从欧洲买了些中档货。两年后,李教授从美国学成回校,就利用这些中档货,筹建了模式识别专业。”王诺岳说道。
“插句话。什么是模式识别?有什么用?”小朱听了半天,忍不住问道。
什么是模式识别?王诺岳想了想,就尽可能简单的解释到,“人,可以对复杂信息进行处理。比如说,我的眼睛看到了墙上的照片,我就认出了上面的建筑是外滩的。你耳朵听到了我的声音,就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这个认识的过程,让计算机用数学和技术方法来自动处理和判读,就是模式识别。”
至于有什么用,王诺岳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如果是二十年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模式识别的例子,比如手机的指纹解锁,刷脸开机。又比如汉字的手写输入,语音输入。可现在想找个生活中的例子还很不好找。
既然生活中的例子不好找,那就来个高科技一点的吧。
“前几天,我国发射了风云一号b星,你们知道吧。”王诺岳说道。
“知道。新闻联播上报道了。”小朱点了点头。
“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你们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吧?”王诺岳继续问道。
众人继续点头。
“那根据卫星云图,判断天气,就要用到模式识别技术了。超级计算机可以通过对卫星云图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云团的各种参数和特征量,判断是那种类型的云团。然后对云团进行自动追踪,预测未来的天气。”王诺岳举了个例子。
现在的华国,这其实是一个理论上的办法,实际肯定不是这么做的。因为,一没有超级计算机,二没有相关软件。这两个要求,需要成千上万的人,花上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来一步步实现。最终,才能提供五到七天的天气预报。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听到又是卫星,又是超级计算机,小周不明觉厉。
“坐了二十多小时的火车,要不,你们先去睡一会。过两个小时,我叫你们吃饭。今天晚上准备了八宝鸭、腌笃鲜、三黄鸡,还有本帮红烧肉,给你们接风洗尘。”听完故事的老沈,也满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