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落魄的软件研究所(2/2)
郭世明点点头,“有件事情,李老师让我来问问你的意见。我们找个地方说话?”
今天,李教授从沈主任那里回来之后,就打电话找王诺岳,可电话没人接。正好郭世明要来上课,于是就让他过来找人,顺便告诉王诺岳一些事情。
王诺岳带着郭世明离开球场,来到一个偏僻的角落,两人就在青草地上坐了下来。
“你知道魔都软件研究所吗?”郭世明盘腿坐在草地上,向王诺岳问到。
“我只知道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王诺岳摇摇头,表示没听说过这个机构。
“这还得从八五年说起,当年,市政府投资了一千万元,在复旦开了两个软件研究生班,招了一百学生。”郭世明一边回忆当年的情况,一边向王诺岳说明情况。
魔都成立软件研究生班的时候,他也正在申请读研,所以对软件研究生班的情况有所了解。一千万元,一百个人,每个人身上花十万元。他,还有许多人,都被这个数字震住了。相比当时每月一百来块的平均工资,几十块钱的研究生生活补贴,十万元真是个天文数字。
一百个软件研究生!王诺岳同样被震住了,不过方向上不一样,郭世明他们震惊的是钱的数目,他震惊的是人的数目。
真是豪华的国家队啊,王诺岳心中大叫一声。要知道,这可是1985年啊。和王诺岳合作了两次的centralpoint,当时还是十来个人的小公司。他的对手诺顿,更是几个人的小作坊。即使是业界霸主微软,公司的人员也才刚刚突破一千,还包括大量的销售人员。即使到了今年,世界上有一百个软件工程师的公司,也都屈指可数。而华国的软件公司,大多数是三五个人的小公司。
“当初市政府的想法是,软件行业要学习印度。所以培养了一批人,装备让他们先去国外接项目,然后把项目带回来,熟悉了国际标准之后,最后再开发自己的产品,拿到国际上去竞争。”郭世明继续说着当年旧事。
“想法不错啊。那现在怎么样了?”王诺岳问到。在他记忆里,华国九十年代的软件外包服务,好像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只接了一些零星的项目,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形成大的公司。新千年后,因为整体科技和工业的进步,这才水涨船高,成了软件出口大国。
“现在还在坚持。”郭世明笑着说道。
那就是混得不好呗。王诺岳撇撇嘴,读懂了郭世明的意思。
“一千万元都花在了一百个学生身上,钱花完了,市政府也没有资金继续投入,就成立了一个软件实验研究室,先把人养起来呗。”
“养起来!”王诺岳无语了。市场,还是市场最重要啊。有市场需求的花旗,随着市场飞速发展,当时几个人的小公司,现在都混得风生水起。而市场还没形成的华国,豪华的国家队居然只养着。
郭世明继续说着故事。包括这批人出来之后,没有工作的地方,要租房子办公。现在每个月也只有两百多的工资。
两百块,王诺岳心中立刻升起了挖墙脚的念头。他折腾了半年,才招来一个研究生张杰,还是机缘巧合。现在有这么一群人在那里,他好像发现了一座金矿。
“你怎么连别人的工资都知道?”王诺岳疑惑地问道。
郭世明笑了笑,“魔都当年读软件的研究生,也就那么些人。开会什么的,见面次数不少。后来我和他们中的两个人成了朋友。”
“然后,因为他们没活干,就和我们交大抢活干。”郭世明的语气由感慨变成了愤慨。当年项目被抢,他也受了影响。
师兄,你转折也太快了吧。刚说和他们成了朋友,马上指责他们抢你的饭碗。王诺岳在心里吐槽道。
“你说这么多,到底是什么事。”王诺岳听了半天故事,也没明白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难道就是告诉自己一个信息,让自己去挖墙脚?
“现在又有一个项目,我们要和他们竞争。系主任想见你,听听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