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寻道者(2/2)
寻道在汉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汉国倒是没有道教,但的确存在道家,这是一帮追寻自己世界的人。寻道者往往都默默无闻,汉国历史上也出现几个闻名于世的寻道者,他们大都出现在思想转变时期,引领了汉国思想的发展,进而形成了汉国哲学的两次飞跃,从而开创了封建社会与资本社会。
汉国在奴隶社会末期出现百家争鸣,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寻道者孔子与孙子,孔子讲秩序,孙子讲混乱。
对于国家,秩序大于混乱,国家兴旺,但孕育混乱。混乱大于秩序,国破家亡,但孕育秩序。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狄尔克提出了唯理论,费根提出了经验论,这是汉国近代资本主义哲学的开端,这两个理论开始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资本社会的各方面。
上面说道的孔子、孙子、狄尔克、费根被后世人叫做寻道者,他们的思想与言论足以改变很多人对世界的看法,而对寻道者最高的定义就是圣人,此圣人与前世华国的圣人没任何关系。
而这个村庄另一个搬走的人家就被一位寻道者买了下来,他每年据说要在这里呆上二百天左右,时常也会有寻道者过来与他探讨学问。
宋亦路想起第一世他与昆吾子每个月一次视频对话,高胖子录下来,卖出高价。其实就是普通的对话,只不过对话中所提到的问题与解答问题的方式都蕴含着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两人阐述得很慢,说得比较详细,让很多人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或许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找个人,相互谈谈看法,有很多角度与态度就是从讨论问题中体现出来,一问一答,会给听着更明确的思路,让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
宋亦路还真做了一次拜访,对方正好在家中,还有寻道者在他家中。宋亦路进去也不知道说什么,他总不能大言不惭地说:过来,老子与你谈谈这个世界,谈谈宇宙,谈谈宇宙之外。
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双方都沉默了一个下午,最后谁都没有说话,宋亦路离开了对方的家,他甚至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
宋亦路离开之后,寻道者的朋友就很奇怪,两人对座了一下午,谁也没有说话。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朋友问道。
“没做什么,我们在了解彼此。”寻道者说道。
“你们怎么了解?”
“我们观察彼此,我发现他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他看着我,问我:你先说吗?我看着他说:不,还是你先说吧。他说:其实我没什么问题,不如你先来吧。我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口。我们就这么试探了一下午,最后谁也没说话。”寻道者说道。
“你们是不是有病,哦不,你们之间真是这个意思?”朋友觉得有点扯。
“他说他明天还会来,让我把问题想清楚。”寻道者说道。
“真的?”朋友问道。
“真的,不信你就等到明天好了。”
宋亦路对此的理解可不同,他看对方不说话,于是他们相互观察,宋亦路倒不是沉不住气,只是不知道在这种场面下如何开口。因为他对此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来看看,他都不知道对方如何,也不见得能与他对上话。没想法,就没问题,只是看了看,他就走了。
只不过临走送出门的时候,对方突然小声说:“明天下午来吧,我有问题想问你。”他的朋友并没有听到。
对方有什么思想斗争他不知道,他真的是只是过来看看,以变化应对变化,可对方不说话,他也就没有变化。至于对方说得那些东西,宋亦路根本没那些意思,纯粹是寻道者对着朋友吹牛。
有些事,别人描述的越神奇,代表这件事越无聊。无非就是那点破事,非要说成高大上,扣个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