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人才辈出(2/2)
然后建立城池,迁汉民入境定居,发展农耕,发展商业,推行两族通婚政策,才能彻底解决西北边患问题。
那政策叫什么来着?同化?对就是同化。
想到这里,赵匡胤不免又暗自对王浩那小子的政策眼光嘉许了一番,果然是个百年一出的不世奇才啊,这些关于边疆土民的问题,早在数年前,两人就在车中剖析过,当初还笑话他说来说去,只知道在钱之一字上作文章来着。
如今想来,这些年来,他的确在始终不渝地在钱之一字上作文章,而且做的越来越出色,曾经的预言,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应验。
“报……!禀陛下,辽军正在集结兵马。”
此时的王浩正在一个劲的腹诽为什么去边疆抗击外敌都要拉上自己这个搞经济的。
他甚至不知道跑这一趟的原因,其实是多年未见的辽后想见见他。
本来还想着悠哉悠哉的过去,没想到船队刚刚进入大运河,就又遇到一个前来送信的军邮。
这是来催来了,真是扫兴,大冬天的,还要骑马赶路,是份苦差事。
不但如此,小蝶还很不懂事的非要缠着一同过去,那边有好几所义学被辽人摧毁了,一定要过去看一看。
这也是义学第一次遭到战火的殃及,也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了,义学的宗旨,是一个都不能少,哪怕在旁人眼中是最角落,最不起眼,最无人问津的义学,平常也都是有专门的小组负责联系的。
如今平白无故的遭了灾祸,听幕云哥哥的说法,怕是寸草不生了,连人都有可能被掳走,从而流落到异乡,成为一个任人欺凌的奴隶。
这是绝不能容许的事情,必须要过去,想办法把人给要回来。
最后实在拗不过,两个小家伙表示,即便不带上他们,他们也会自己想办法过去。
终究不再是小孩子了,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且他俩的做法,其实也是非常正确的。
哪怕是身陷战火之中,一个最不起眼的义学,也要想尽办法把人救出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的举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会让以后的义学更加团结。
最后只得答应他们的请求,但显然不能让他们做着马车一路颠簸着赶路,留一半护卫给他们,让绣芸带着俩个娃,继续走水路北上。
分开走,也不会拖累自己的速度,这年头要赶个车也的确是麻烦事,尤其是在冬天,水路也会变得不太好走。
尤其是北地,冬天的时候,很多水路都会结冰,尽管在重要的水道,都会有沿路的州县官府组织民力竭力保障水路畅通,但也会比寻常时节要花去更多的时间。
这样也好,就让他们慢慢悠悠的跟过来吧,说不定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这战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也就不用担心发生意外了。
打仗吗,总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意外,况且这边疆现在有几十万的敌人集结在那里磨刀霍霍。
带着几十万的军队过来,只是要求开一个榷场,这排场有些过了。
“大人,你说这辽人劳师动众的,当真只是为了想做生意而已?”
“老关还是太小看了这贸易的能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