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旷古小人会(2/2)
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性情乖巧,从做给事宫掖时起,就善于揣度皇帝的意旨,预先做出顺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开始和蔡京交往。蔡京进京任官,得力于童贯。蔡京任相后,赞成攻取青唐,并对皇上说童贯曾十次出使陕右,熟悉那五路的情况与各将帅的才能,竭力推荐他。
宋合兵十万,命王厚为统帅。童贯为监军。军至湟州,恰好宫中失火,皇帝手谕,由驿马传达诏令禁止童贯出兵。
童贯打开看后就收入靴中。王厚问他为何,童贯答:“陛下希望出兵成功。”竟出兵交战,收复四州,迁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内侍凭资历任两使是从童贯开始的。不久,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后又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政和元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说:“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皇上说:“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童贯使辽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于是请求出兵进驻夏国横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不到三年,他主管枢密院事。另外统领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为太傅、泾国公。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前面童贯对赵四说过,高俅和自己不是一路人,很难接近。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高俅比较怕童贯!
因为高俅此人除了谄媚,除了踢球、丹青书画诗词歌赋方面,还能小小迎合一下赵佶,真正的本事并不大,他的升迁资本军功基本上都是跟着刘仲武混出来的。
高俅大观二年克复积石军活捉臧扑征哥一役,那时是童贯总领全局,军事上的临时总指挥是刘法。本来给刘仲武安排的任务是堵住臧扑征哥的退路,但刘仲武利用其他几路军队的胜利,冒险派自己的大儿子刘锡进入溪哥城劝臧扑征哥投降,获得成功。可见当时高俅还是个小喽啰混军功的时候,童贯已经是大佬了!
高俅也清楚,自己在那场战役中作用不大,事情是刘仲武做的,然而徽宗亲自接见了刘仲武,颇为恩宠,并悉命仲武的九子为官。刘仲武也是聪明人,他知道高俅在皇帝面前是个什么存在,于是吹捧扩大高俅的功劳,做个顺水人情。徽宗当然更加高兴,重赏于他……
所以,面对童贯,高俅一直的想法就是不招惹,不产生交集,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靠着皇帝过日子,各有各的道道获得皇帝圣眷……
当然,高俅的两把刷子,童贯也是清楚的!高俅给童贯的印象就像一条阴狠的毒蛇,行事阴险,善使阴谋,而且十分毒辣,一旦记恨一个人,只要阴谋使起来,必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所以,童贯本着小心小人的原则,对皇帝的这个红人也是敬而远之的!当然,童贯也并不自认为就是君子!
这样,两个人基本上就是同殿为臣,上朝下朝的时候碰面了点个头而已!有了意见相左的时候,也各退一步,并不争执,以圣裁为准……
现在赵四一出现,竟然促成了这个两个旷古小人的联合,赵四觉得有些汗颜……这特么都是什么事啊,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来到这个假兮兮的世界,从一个快要饿死的小和尚混成了贼口小头目,现在有混成了奸臣小跟班……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接受过某某某思想教育的青年,竟然可以如此堕落……
然而,有那个坑爹系统的存在,自己有的选么?时时刻刻都带着任务……
赵四现在童贯的相府中,地位也不低,童贯很识货,所以量才而用,不能确实不亏待赵四!现在赵四在这两个高官面前,还是有座的!
现在童贯正热情地给高俅介绍赵四:“子恭啊……”
子恭是谁?赵四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