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扫盲班(1/2)
没几天,县里的老师就来了。村支书和村长热情的安排她的住处。带老师去查看教学场地,这个场地原来是小地主家,这是一个四合院儿,五间东屋,五间东厢房,五间西厢房,有一口水井中间还有一个大天井。现在已经被村里征用成为了村小学。第二天就马上开始,开班教学了。村里的扫盲班刚开没几天。可以说扫盲班这个话题从建国以来就有嘞。因为在那个时候百废待兴,再加上农民也知道认识认字的好处。就像大家说的可以科学种田,既没有以前那么累,粮食的产量又可以提高一些。所以每个乡村都会开一个免费的扫盲班。
不过,上扫盲班挺无聊的,干巴巴的讲生字生词,大部分农民都听不懂,久而久之,刚升起的那一点欲望和热情就都消失了。
村子里大家都忙着下地挣工分换粮食。这灾年,吃饱肚子比其他任何一件事都重要。所以到后来是扫盲班就形同虚设。大部分人都忙着种地去了。村民之间还出了个顺口溜。“吃了饭,洗了锅,抱上娃娃去上学。”
可是国家规定扫盲班还是有任务的,每个村必须有一个班,一个班至少要开几个月,有什么样的成果,必须多少人,这些都是写在红头文件上必须执行的。要是完不成任务,那可是要被领导点名批评的。所以每个村都开扫盲班,村干部都是带头去的。
虽然村里别的人兴致不高,但是娘和舅母的兴致却很高。每天六点下了工,七点准时去识字班。娘还说“每天听一个小时的课,有啥累的。现在努力总比以后做睁眼瞎好。”舅母也点头同意道“这是好事儿,以后看书写字都不用求着人了。”因为人数不够所以包括姥姥和小狗子,毛头在内,全都过去凑数。
村里一大堆人都说。好好干活不行吗?非要弄妖蛾子,上什么扫盲班,每天地里的活都干不过来。每天到了上课时间,开始倒是有二三十人。到后来只有小猫两三只坐在下面。村支书那叫一个头疼。只好差人让他们叫小孩子去顶包。到了晚上七点,能来上课的就只有二十个人。一大帮都是小孩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