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万言书(1/2)
就在郑国在秦国大修水利工程的时候,其他六国的士人纷纷投奔秦国。
他们看到韩国细作郑国被秦国识破身份后,不但没有被处死,还委以重任,在秦国当了管水务的大官,真的修建起了水利工程。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秦国重视人才啊!
为了人才不拘一格,即便是敌国的细作依然可以得到重用。
六国士人对秦国早就心向往之,有识之士早有知道,这天下早晚是秦国的,其他六国都在一天一天的腐烂下去,唯独秦国在蒸蒸日上。
原先他们只是担心秦国的严法酷刑,现在看来,秦法虽严,但也不能胡乱施加与人,只要做个守法公民就好了。
没有了这层顾虑,六国的人才纷纷投奔秦国,做起了秦国的客卿,有的甚至在秦国担任了官吏。
大量的六国士人聚集在秦国,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安,他们担心这些人都是细作,并非真心投奔秦国,而是图谋不轨,来窃取情报,为他国牟利的。
于是有人建议上奏秦王,下令驱逐这些外国客卿。
李斯一听着急了,因为他也属于楚国来的客卿,一旦秦王听了那些大臣的建议,开始驱逐六国客卿,他也是被驱逐的对象!
李斯这个人是穷怕了的,虽然早年跟着老师荀况在楚国当郡小吏,但荀况投奔楚国的春申君才当了个兰陵县令,属于大材小用,本身就不得志,所以李斯也没捞到好处,依然是个穷鬼。
他觉得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读书人不爱名利那都是假的!
就像他的老师荀况,完全是帝王之才,窝窝囊囊一辈子,给个兰陵县令还干的有滋有味,强自装出一副圣人不爱名利的样子。
他发誓不能像老师一样,满腹才华却无所作为,这次到秦国来就是憋大招干大事儿的。
没想到好不容易在秦国扎下根,又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
他见秦国大臣对六国客卿议论很大,驱逐六国客卿已经成了必然之事,只待上奏朝廷,秦王一声令下了。
李斯很清楚,一旦离开秦国,他将无用武之地,六国之君都是亡国之君,他自然不会去做那亡国之臣。
况且那些昏聩的六国之君,能不能认识他这匹千里马还是两回事儿,老师荀况那可是治国大才,不是被春申君当驴用了吗?
只有留在秦国,才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一旦被驱逐出秦国,那就前程渺茫,可能还不如他的老师荀况。
对名利的渴望,促使李斯准备奋力一搏,连夜给秦王赵政写了一份万言书。
这封万言书后来成了历史名作,书名叫《谏逐客书》。
……
果然,第二日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纷纷参议秦王,谏议秦王赵政立即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领头的是大将军蒙骜,在秦昭王时期,他就长期对外作战,到了秦异人时期他依然奉命征战六国,后来赵政继位,吕不韦摄政,他还是大将军对外作战。
在作战期间深受各国细作之苦,尤其是赵国的晋阳,被他攻陷之后,晋阳郡守点头哈腰的向他称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