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时间紧张(1/2)
当第一次爆炸气浪产生后,会把沉积在地面上的煤粉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迅速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煤粉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当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形成第一次爆炸。
煤灰爆炸需具备几个条件,如空气中的含氧量、煤粉的密度,以及火源。
含氧量自不用说,火源也可以创造,就是密度比较困难。一则面积实在太大,二则林凌启自己也不知道,煤粉密度需达到什么程度,毕竟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既然不知道,那就让人使劲撒吧!
如果爆炸成功,效果估计不亚于几十颗重磅炸弹,冲入这片区域的敌人,伤亡可能达到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
那么,埋伏在周围的骑兵,可以杀过去,将炸得晕头转向的敌军打败。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让尽量多的敌军滞留在这片区域?
林凌启的方案很简单,就是将绥虏堡与镇羌族、绥虏堡与四城堡之间,埋植大量树木,形成密集的隔离区,防止敌军先头部队快速通过。
如果把突入的敌人比喻成洪水,那么这两道隔离区就是堤坝。洪水遇上堤坝时,势头势必缓下来,而后面蜂蛹而入的后续部队,则很快填满整个设定区域。等到那时,将煤粉引爆,那场面该多壮观呀!
正想着,文涧策马而来,及到树下,略带尴尬的说:“不知林千户有何事要商?”
林凌启瞥他一眼,吩咐人找来两把铁镐,扔一把给他,也不言语,上马往绥虏堡驰去。
文涧不明就里,只得跟随过去。
来到绥虏堡西北角,林凌启跳下马,抡起铁镐挖沟。
万里无云,阳光无遮无拦直射大地,地面翻滚着热浪,下蒸上烤,炽热无比。
没几下,林凌启的衣衫尽湿,他不管不顾,继续埋头苦干。
文涧喘着粗气,拿着铁镐犹豫好久,才跟在林凌启屁股后面挖沟。
这里离绥虏口已经不远,猛烈的炮声、激烈的厮杀声、惨烈的喊叫声,不时从北面传来。由此可知,前线的战况是何等严峻。
文涧闹不明白,到了这个时候,林凌启怎么有心思挖沟呢?
两人挖了近半个时辰,文涧实在吃不消了。上阵杀敌他是员猛将,但这等粗活可从来没干过。
他脱下衣衫拧了下,便流下一道水流,落在干燥的黄土地上,很快不见踪影。
“林千户,这是干什么?我们要挖多久?”
林凌启只觉眼前一阵阵发黑,长时间缺乏睡眠,他的身体透支到极限了,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但他咬牙坚持。
对于文涧这种老兵油子,靠言语说服。根本起不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靠权势压制,只能让其反感,所以采用苦肉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