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在一瞬间有一百万个可能,该向前走或者继续等(2/2)
咸鱼嘛,就是闲,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除了东游西逛也没啥可干的。
有些人还自觉的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一下,有的则花个两分钱能在电影院里待一天。
委员会对这些人也挺愁,但是又没有多少岗位能安排人了。就算以后陆续开几个工厂,顶多就再消化个两三千人。
目前的做法是,每天发布临时工信息,让招来的人帮着扫大街,搬东西以及搞建设之类的,每次5000人,第二天再换一批。
一来让咸鱼们挣点零花钱,二来最主要的还是怕他们太闲了惹事。
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每一层的社区卫生所还专门安排了心理医生。
张岳曾在小组会上提议过加快研究冬眠装置,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没人知道需要50年还是100年才能搞出来。
看过晚会,张岳和老胡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家园”再次启动跃迁。
跃迁的原理科学家们还没搞明白,只能暂时理解为,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空间内,新造出了一个子空间。
原空间两地的距离是4光年,但是在子空间内,两地距离变成了0002光年,也就是1八9亿多公里。
飞船在子空间内仍然以五分之一光速前行,八76小时后跳出跃迁。
外部空间已经跨越了4光年。
飞的快虽然好,但是还会面对一个挺严重的问题。
虽然星际间物质密度非常低,但是不代表没有。绝大多数都是微流星那样的毫米级及以下的微小颗粒。
微流星体对太空航行有着重大威胁。它们相对于地球轨道上的飞行器的速度大约为每秒数公里到数十公里。
抵抗微流星体的撞击是设计航天器和宇航服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微流星体虽然体积很小,但数量多时仍会对太空船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高速撞击会对太空船的外壳造成类似喷砂的效果,长期暴露会危害到太空船各系统的性能。
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并非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不时的会有被微流星、空间碎片撞上,后果严重的甚至会被撞死……
地球轨道上的微流星体平均速度为每秒20公里,虽不足以穿透航天器船体,但当它们发生撞击时,微流星体会蒸发成等离子体,从而产生对航天器具有潜在威胁的射频辐射脉冲。比如1993年英仙座流星雨发生期间,欧洲航天局的“奥林巴斯1号”卫星因此失控。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一个太阳能电池板被一颗高速运行的微流星撞出直径25毫米的小洞。在2002年的维修任务期间,宇航员更换了这个破损的太阳能电池板,并把它带回地球进行研究。
在地球轨道之外,由于不存在空间碎片,微流星体就成为飞船安全运行的最大来源。
一般认为微流星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彗星、小行星以及行星溅射物。化学成分有镁、钙、铁、硫、镍、冰等等。
“家园”的速度很快,达到了五分之一光速,它用来抵挡微流星撞击的防护措施是偏导仪。
偏导仪的原理和飞船上的护盾差不多,只是功率上小很多。飞船在航行中,偏导束会扫描前方几千公里的范围,用于推开较大的物体以防止碰撞的危险。
远程传感器是航行偏导仪系统中的关键组成之一,相当于雷达,它的作用是检测和跟踪飞行路径上的物体,提前预警大到偏导仪无法对付的大物体,以避免碰撞。
一般来说,“家园”撞击超过一克重的物体的概率非常小,七千年的航行大约才会碰到一次。
然而,紧急情况还是出现了。
当张岳看完文艺晚会后的第八八小时,手机收到消息,委员会将召开紧急会议。
距“家园”正前方24小时的路程外,发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
相关人员经过仔细观测后,终于看清楚了它的真面目。
这时会议室中的大屏幕一闪,画面出现了。
张岳瞪着牛眼,忍不住惊呼:“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