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让我们见证奇迹吧(下)(2/2)
张明明满脸诧异地跟随线长过来,老板刚要夸上几句,长枪短炮已经纷纷竖了起来,闪光灯一个接一个的爆闪,几乎闪瞎了人的眼睛,胶卷更是仿佛不要钱似的咔咔咔不停拍摄。
话筒、录音机纷纷凑到张明明的面前,众记者七嘴八舌的开始了提问。
“张先生,请问您一直在电子表厂上班,以前接受过哪些专业的音乐培训?”这是正规的媒体。
“张先生,请问您在录制《祈祷》这首歌时,是否经过顾嘉飞先生的指导,或者说,这名词作人天庆是否就是顾嘉飞先生本人,想要借此扶持他的大儿子呢?”这是想挖猛料的媒体,联想力够丰富的。
“张先生,您之前除了在业余歌手大赛上翻唱一些五六十年代的老歌,拿了冠军,并没有其他任何亮眼的成绩,请问其中是否有什么关系可以透露?”这是有些八卦的媒体,相对提问还有些委婉的。
“张先生,《祈祷》这首歌已经传遍整个香江,以您和甄呢小姐合作的如此默契,两人是否有超越友谊之上的男女关系?哦,难道是甄呢小姐玩弄了您的感情,自己成名之后却弃你于不顾吗?”这就是没有底线的八卦媒体了——
车间里所有的工人呆若木鸡地看向被十来个记者疯狂包围的张明明,不善言辞又生性腼腆的张明明哪是这些记者的对手,脸庞涨得通红,还是精明的老板上前解围。
“诸位诸位,车间的环境不适合各位做采访,我们还是到会议室去吧,阿乐,你把各位记者朋友带到会议室去,我和明仔马上就到。”
“是老板。”
伙计带着一众记者离开,老板拉住仍是一脸懵比的张明明道:“明仔,你现在是大明星出名啦!不行,我得给你换身行头,我办公室里有套上好的西装,是在香江最好的裁缝铺定制的,你身材和我差不多,就送你了。”
张明明忙道:“老板,这不适合吧!”
“怎么不合适?”
老板不快地道:“从今往后别叫我老板,叫哥!”
“呃——成哥。”张明明的嗓子仿佛被什么东西给噎住了。
“这就对了嘛!”老板换上笑容搂住张明明的肩膀,亲切的仿佛见到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等会你给记者们拍照的时候,左手戴上我们厂的手表,一定要露出来,懂吗?哥给你代言费,一万块,够不够!?”
“啊,够了够了。”张明明连连点头,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老板正要带张明明出去,忽又想起什么,回头看到线长似是木桩子一般矗在原地,脸色不善地道:“明仔,他是不是老欺负你?”
张明明看线长一眼,那双以往对待自己一向都是高高在上、充满压迫和优越的眼神中,此刻写满了悔恨和哀求,心头不禁有些替他不忍和悲哀,淡淡地道:“算了吧。”
次日,张明明带着xx电子表的各类照片登上各种娱乐版,配合一条条关于专辑《追梦》的销量、制作花絮的故事,几乎占满了香江所有的娱乐版。
无他,《追梦》实在太火爆了。
香江电台音乐龙虎榜最能说明问题。
《祈祷》因为是在专辑发行之前便送到电台预热发布,强势霸占龙虎榜一个星期,接着伴随专辑的大面积销售,《约定》更加强势,瞬间霸榜,各家电台的音乐时间电话几乎被打爆,无数的痴男怨女一遍又一遍的要求点播《约定》。
其他的歌?
你敢放试试!
最变态的电台,一个小时重复播放了九遍——
最精明的商业电台,搞起了电话投票,到底是《祈祷》强还是《约定》棒,声讯电话一分钟一块钱,电话不要钱似的涌进来,数十个接线员接的口干舌燥,电台赚的盆满钵满——
几乎所有的香江音乐人都为这首专辑点赞,大街小巷随处飘荡着《追梦》专辑中的歌曲。
无线电视台专门为《追梦》做了一期专辑节目,从背后制作的故事开始,一步一步地挖掘整张专辑的制作历程,天庆第一次为之献唱的于家小姐现身说法,再到专辑的制作过程,只用了不过四十个小时,更是令人震撼。
天才就是天才!
七天,《追梦》专辑香江销量突破二十万,海外突破一百万,一张专辑七天封白金,这是华语乐坛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不知引来多少音乐人的羡慕嫉妒恨。
与此同时,音像公司、百代公司、唱片厂的电话里,每天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内容:要货,我只要《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