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征兵要求(1/2)
“我愿意参加!”
“跟他们拼了!”
“我也参加!”
“算我一个!”
此起彼伏的应和声,冯儒彬的嘴角微微上翘着……
政治思想工作若是做通了,下面的工作就方便开展了!
招呼着几个人搬来两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让孙如仅将事先准备好的登记簿展开,松江府团练征兵大报名在上海码头如火如荼的展开
短短两个时辰,便有将近一千人报名!
“月俸八两?”报完名的码头工人喜上眉梢
八两的月俸在咸丰时期绝对属于高薪。
八两的月俸,即是家里只有一个劳动力,养活一家六口人也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如此让人咋舌的月俸,平常的百姓是想都不敢想的……
……………………
“少爷,每人月钱八两是不是有点多啊”王大柱一脸肉疼的望向冯儒彬
王大柱的话其实也可以理解,咸丰时期的八旗绿营大爷们月俸才二两银子
曾国藩的湘军在最阔绰的时候普通的兵士也无非拿到四两银子的月俸。
而冯儒彬一出手就给出了月俸八两银子的高薪,王大柱感到心疼也是很正常。
“弟兄们跟我们干团练,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着刀头舔血,朝不保夕的日子,给他们多一点月俸也是应该的!”冯儒彬没有一丝犹豫。
高风险自然要有高收入
“可是”温常勇在一旁道:“能看的出来,来报名的百姓们都是自愿参加的。其实就算兄长少发甚至不发月俸,只要有口饭吃,想来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是啊,是啊”王大柱也随即应和着:“码头上的弟兄们拼死拼活,一个月也只能拿到四两月钱,这……”
“常勇兄”冯儒彬停下脚步,缓缓道:“你要知道,热血毕竟只是暂时的。没有草料,再好的千里马也会累死;今日百姓们义愤填膺,明天就可能鸟走兽散。”
没有物质基础,空喊号子,只能获得暂时的人心。
人心会变的,很快,也很突然。是那种突然起来令人猝不及防的转变。
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乡土情怀,保家卫国也只能让团练在松江府驰骋。
冯儒彬的志向自然不在眼下这小小的上海城或者松江府,就连整个江苏省都容纳不下冯儒彬的那颗雄心!
“可是这将近一千人,每月的月俸就要八千多两,其中还要选拔十夫长等官职,再加上每月的伙食,每月恐怕需要万两以上的银子”孙如仅翻看着手中的征兵名册,脸上露出一丝忧虑。
冗兵冗费,冯儒彬自然不会重蹈千年前的覆辙……
冯儒彬顿了顿,道:“我们要练就的是一支精兵强将,必要的筛选还是需要的。”
“二弟,三弟,练勇的选拔就由你们俩负责。要求嘛……”
“五不收”
“家中独子者不收”
“身残体弱者不收”
“年老齿幼者不收”
“在官府衙门中任过职者不收”
“偷奸耍滑,有犯罪记录者不收”
“三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