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郑国简史(1/2)
余音在叶邑停留一个多月时间,她除了学习雅言之外,还从叶柳那里听到各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这时余音总算对春秋末期列国所在有了大概认知,从叶邑出发,郑国最近,其次是周、蔡两国。
郑国地处中原中心,被七个主要国家包围着。
南部自然是楚国,正西是成周,西北是晋国,北部是卫国,东部有三国从南到北分别是蔡、陈、宋。
郑国是西周末期周宣王所封,西周灭亡后东周时迁到如今新郑一带。
第三代国君是郑庄公,这位可是名人一个,得过兔国太祖的称赞。
余音前世对春秋不甚了解,却知道这位郑国国君,“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伯就是郑庄公,段是指他的弟弟共叔段,郑庄公故意纵容其弟弟和母亲,共叔段变得骄纵,野心膨胀想争国君之位,郑庄公以此讨伐共叔段。
郑庄公姓姬,名寤生,据说是他母亲武姜生他时难产,脚先出来,所以厌恶他。而弟弟姬段出生时很顺利,所以母亲偏心他。
偏心到什么程度呢?偏心到郑武公在位时她劝武公立叔段为太子,要知道周朝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武姜不可能不知道。
幸好郑武公是个相当睿智的国君,没有接受。
郑庄公继位后,她母亲又帮她小儿子叔段向庄公求封他到制邑(虎牢关就在制邑的北面),因为制邑是个战略要地,庄公拒绝了她,把制邑东南方向的京邑封给叔段。
制邑、京邑和新郑可以看成一条线,制邑在西北,新郑在东南,京邑在两城中间。
京邑也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叔段在那里高筑墙,广积粮,暗中积蓄实力,三年后准备攻打国都新郑,被早就留下后手的郑庄公提早发现,引得京邑内百姓背叛叔段,叔段大败。
叔段先是从水路逃跑到新郑东南的鄢陵,郑庄公再次派人追击,他后来逃跑到郑国北部的共(音同工)国,所以史称共叔段。
郑庄公一直怨恨他母亲偏心,赶走弟弟后对武姜发誓说要黄泉之下再相见,把武姜放逐到郑国最南部的城颖,那里曾是许国国都。
但没多久郑庄公就后悔了,后来郑国一位有名的大孝子颍叔考知道后,对郑庄公说,你只要挖个地道直到出现泉水,再和母亲在那里相见就不算违背誓言了。
郑庄公依言照办,终于和母亲重归于好。
历史上多数人都认为郑庄公虚伪狡诈,余音并不这么觉得,她觉得郑庄公故意放水驱逐弟弟共叔已经是仁至义尽,和一直讨厌自己的母亲和好可见他不失孝心。
郑庄公时期的郑国是春秋初期第一强国,以小霸自称。然而他过度宠爱儿子,为后来郑国的世族把持郑国埋下了祸根。
郑庄公死后,他众多儿子在两位权臣祭(音同债)仲和高渠弥的帮助下反复争位,把郑国的底蕴耗尽,不复小霸地位。
庄公的儿子郑昭公做太子(公子忽)时,曾经带领郑师帮齐国打退进攻齐国的北戎,因此齐僖公很欣赏他,想把女儿文姜嫁给他。
公子忽知道文姜和他亲哥哥乱搞,所以不愿娶他,以自己高攀不起为由拒绝。由此失去政治联姻强国的机会,先被迫流亡宋国,后来复位后被高渠弥杀死。
由于处于四战之地,郑国在大国争霸时经常被逼得向强国臣服。
齐楚争霸时,郑国经常在两国间左右摇摆,根据不同形势倒向齐或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