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开始行动!(1/2)
吕布这么简单的说了一下之后,杨彪其实心里也有数。
自己毕竟和吕布还只是口头上的约定。
约束力当然有,自己也会如约执行。
但并不意味着双方就能够绝对的互相信任。
尤其吕布铁定不敢完全相信自己。
毕竟杨彪要是突然反水,跳到董卓那边去的话。
那吕布的计划失去了原有的效果,也没了原先预想好的突发性。
那对于吕布来说,的确是个麻烦之处。
想到这儿,杨彪立马点了点头。
“奉先如此计谋,倒也算得上是颇为完备,我自当全力配合。”
说着,杨彪就从自己怀中掏出一块锦缎。
随后从吕布这儿借了一下笔。
接着在上面刷刷刷的写了起来。
吕布就这么在一旁看着。
上面写的内容倒也挺简单,没什么长篇大论和弯弯绕绕的地方。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
让杨家子弟配合并州军的一切行动。
只要在弘农郡范围之内,听从并州军调遣。
杨彪这算是给杨家下达了最高指令。
写完之后,杨彪又从身上掏出一枚印章。
接着啪的一声盖在了锦缎上。
“奉先,有我亲笔所书,加上我随身携带的印章。”
“我杨家子弟对此都会清楚了解。”
“只要您向他们出示这份文书,所有杨家子弟必定会全力配合。”
“我杨家宗族所在,也都会听从我这份文书上面所写的而行事。”
杨彪就是杨家现在地位最高的人。
好歹是朝中三公。
而且是那种根深蒂固,资格很老的朝廷三公。
对于弘农郡杨家来说,那就如同擎天一柱一般。
杨家没了谁,都暂时不能没了杨彪。
而对于杨彪的任何指令,杨家也都会如数尊从。
吕布面带笑意的把这份文书给收了起来。
“那就多谢太尉了。”
杨彪摆了摆手。
“如此何须言谢,你我均是为了朝廷社稷着想,都希望能还天下太平。”
“老夫毕生愿望就是天下安宁,却没想到晚年碰上董卓如此奸贼,险些就声名不保。”
“也算是有奉先这般,能够拨乱反正之人。”
“要不然想要诛灭董卓,还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二人又对某些细节商量了一下之后。
吕布看着天色也差不多,时间再晚就有可能被,随时会起来的使者团另外几人给发现。
所以杨彪在确定了基本细节之后,也就不多说了,立马站起来。
“既然这么说定,那我明日就回长安去复命,希望能够等来奉先的大军到来。”
吕布拱了拱手。
“太尉请放心,有杨家子弟配合,兵临长安城下,实乃易如反掌之事。”
“太尉回去也稍稍小心留意些,倘若被董卓派着跟来的那几人发现了,只管通知守夜的士兵。”
“你我此间相商之事,可不能够传于任何人之耳。”
吕布的话,杨彪当然心里清楚,他点了点头之后,转身离开了营帐。
而吕布则是琢磨了一下,把自己的几位谋士都叫了过来。
在这种战略紧张时刻,他的智囊团当然不会随便休息。
还得等商量的差不多了才行。
等到贾诩和荀彧出现之后,吕布把文书给拿了出来,接着三人就商量了一通。
大致上也就敲定了具体如何实施。
第二日一早,杨彪等人洗漱完毕之后。
也就准备回去向董卓复命了。
杨彪是想着能够尽早回去,尽早稳住董卓,从而能够让吕布更快发兵。
死者他的另外几个人,当然是希望尽快回去向董卓上报自己的功劳。
所以杨彪提出离开之后,没有人多说半句话。
“太尉,如此来去匆匆,就不在我这儿多留一会儿吗?”
吕布对杨彪反倒开口挽留了起来。
而杨彪却苦笑着说道:“太师和陛下在长安城可等的心里焦急。”
“我早些回去,也能够把这些误会解释清楚,免得太师和陛下整日担忧。”
吕布赶忙应承着说道:“既然太尉这么说,那我也就不敢久留您了。”
“我这边已经给您配备了一些快马,您只管用他们往回赶。”
“只是希望到了长安之后,替我向董太师问声好。”
“能够告诉董太师,我和他之间的交情将会一直不变,倒也不必怀疑我会有其他想法。”
“最起码现在中原地区,还需要太师坐镇关中。”
“并且替我转达陛下,多谢陛下的封赏。”
吕布连连交代了一番之后,杨彪也就是一个劲的点头答应。
接下来就没有耽误时间了,直接率领着一队人马转身离开。
从弘农郡的两郡边界赶往长安城,其实还是需要走一段距离的。
就算杨彪他们一行人骑的都是快马。
少说也要走个好些天。
而等到确认杨彪走了之后。
并州军立马行动了起来。
大军基本盘不调动。
但是一队队精锐的人马,从驻扎地方出发,向着四面八方而去。
同时一只只飞鹰也奔向各个地方。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飞鸽,飞鹰毕竟还是少数。
大量的信息,通过这些手段传递到弘农郡各个城池之中。
由于弘农郡本来就属于司隶地区的一部分。
并且还紧紧挨着洛阳。
因此并州军对这边的情报工作相当重视。
同时北方地区,本来就是情报工作的重点所在。
吕布当初设置暗夜营的时候,最先发展的也就是北方。
所以暗夜营在弘农郡发展的相当顺利而又强势。
基本上每座城池都有暗夜营的人驻扎。
用驻扎这个词或许不太恰当。
应该是每座城池都有暗夜营的人隐匿其中。
任何大小情报,都绝对逃不脱如此掌控。
在这一封封信传出去之后,接到上级命令的暗夜营当地人员,也开始了行动。
其中华阴县和弘农县,是两块集中地。
华阴县作为杨家的发源地,也是宗族所在。
杨彪所写的那份文书的原本原稿,当然是要传往这儿。
所以去往华阴县的是一只飞鹰,并且飞鹰身上还带有这份文书原本。
而去往弘农县的虽然也是一只飞鹰,但原本就不可能了。
仅仅只是一份拓印版本,并且还需要等待华阴县宗族那边传来信息,才能够配合着行动。
总的来说,并州军的行动速度相当快捷。
庞大的情报机构网运转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