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6章(2/2)
乌曼呼了一口气向全员比划着手势,手势的意义为“以军把火炮部署在防波堤的背面。留下两个小组,剩下的人跟我来”!
“澎...澎”进入到凌晨两点左右,在月亮的引力下,海水不停的拍打着海滩,发出隆隆地响声。
黑夜中,隆隆地巨响声是海水涨潮的前奏,也是乌曼等人最好的掩护。
顺着地上铺设的电话线,乌曼一行人毫不费力的便找到了以军重炮阵地所在的位置。
在月光的照射下。乌曼能清楚的看到防波堤的背面,以军的炮兵阵地以四门240毫米大炮为主,几门大炮前后依次排列,火炮之间互相用沙袋垒成的交通壕相连接,呈一字形展开。
躲在不起眼角落中的乌曼一行人并没有着急动手,火炮阵地旁的防炮坑里有不少以军在休息,而且防波堤上还有一处以军简易的火炮观察哨的存在。
“准备炸药”!
“去,我们抢下高位,架设机枪”!
得到乌曼的命令后,乌曼那一班组的五名士兵娴熟的把随身携带的三棱军刺装到了意式m1938冲锋枪的卡槽上,然后悄悄的摸坝顶。
顺带一提,三棱军刺不是中国军队的专利,欧洲列强也曾大量装备过三棱军刺。但因三棱军刺不开锋,使用起来费力,并且无法用于刮面清须整理仪容而被欧洲各国弃用。
到了二战期间,只有苏联和意大利等少数国家,依旧大量列装三棱军刺。
黑夜,对于埃及士兵极为有利。与东方国家的士兵因营养不良而普遍患有夜盲症不同的是,阿拉伯部族并没有多少人会受到夜盲症的影响,相反阿拉伯人非常适应夜晚的环境。
正如他们的祖先一样,大部分需要辛苦劳动的阿拉伯人。为了避免酷热,他们往往选择白天休息,而在夜里起来耕作放牧。
跟随月亮的足迹,在夜晚起舞仿佛是阿拉伯的天赋一般。
只见一名埃及士兵用军刺挑开了帐篷门帘,其他几人迅速的钻了进去。
狭窄的帐篷内,摆放着大量的器材,里面还有一张行军床。一名士兵快速扑向了床头,不论在行军床上休息的是何等人,另外三名士兵统统是对准床铺一阵乱捅。
“嗡,啊”随着一滩鲜血染红了床铺,断断续续的痛楚声音逐渐消失。渐渐的便失去了动静。想必在临行之际,这名被刺死的以军也想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