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若只如初见(1)(1/2)
(敬帝汉光十六年,春,三月)
朝会过后,一行大臣纷纷自昌德宫南阙下阶。
不远处忽有一女子行色匆匆赶来,跑至萧王面前,“王爷——”
女子名叫倩儿,五年前随萧王独女,宋织锦入宫,她此番前来必是为了织锦的事。
萧王摆手,行至南阙处出了南宫便向往东,进入清明门大街。
这是前往东宫的路。
“织锦怎么样了?”宋祁不日前便收到自宫里面传来的消息:彗星坠地,望景台毁,偏生织锦病在此时,叫外界如何揣测?
倩儿紧跟着萧王步伐,不敢怠慢,“表姐现仍在昏迷当中,东宫太后已派人前来探望,倩儿自作主张闭门不纳。”
宋祁略一停顿,放缓了步子,道:“这件事你做的不错,但毕竟这件事情涉及到织锦,不可有一丝懈怠。你可知道当日望景台亲见织锦为彗星所伤的还有何人?”
宋祁一向凛冽,可待自家女儿却是极好的。
倩儿略一思忖,说:“当日是十一殿下将小姐送回映月阁的?”
“十一殿下?”宋祁沉吟片刻,陷入了沉思。
须臾,宋祁道:“去金华殿。”
倩儿闻言,面露一丝难色:今日张宽于西苑讲学,太子无心向学,故而除了太傅王骀主讲《论语》、《尚书》之时,太后明令,才迫不得已去文思殿听课。而其余殿下见讲学之人不过小小一长史,地实卑微,兼之张宽主讲《韩非》,而今天下以儒教盛行于世,张宽之人便不是入流了。
唯有十一殿下,对《韩非》颇有兴趣,每至张宽讲学必然早早至西苑等候,今日想必也不会有差。
//
西苑竹帘之内,有光亮透过。
“巧诈不如拙诚,唯诚可得人心。”张宽手执《韩非》,念了一句,便解释道:“此言为人者当以诚待人,不可以巧诈示于人,人若待我以诚恳,我亦当尽心待人。”
“‘自胜之谓之强,自见之谓之明’为人臣者,当有自知之明……”张宽兀自侃侃而谈。
他见十一似乎有所想法,便合上书,笑问道:“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他进宫不满一月,与十一相处方不足一月,却也稍稍知晓这位殿下的脾性。若然对所讲内容感兴趣便多有提问,张宽此时不过三十来岁,二十八岁举孝廉入仕朝中,算不上是宦海沉浮多年,加之他生性不羁,故而较之其余太傅,少傅之辈便灵活了许多。
十一偶有新论,每每发问,问至瓶颈处,他也不以为忤,不敢稍作懈怠,总得细细思想片刻,方才能作答。
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习惯,教而得以自长见识,而乐而不为。
十一想了想忽然问道:“孔子说‘人性本善’,而荀子却说‘人性本恶’,敢问先生,人性究竟是善是恶,还是两者兼而有之,人有两面?”
张宽微一愣怔,想了想,回道:“若然人性本善,何故立法约束?若然人性本恶,试问婴儿何罪?”
十一微微皱眉,目光似有些飘忽,“若是一个人帮了你,你是否该道声谢?”
张宽闻言,不禁笑了笑:十一殿下纵然聪慧过人,仍不过一舞勺之年区区稚子而已。
“先生何故发笑?”
张宽闻言,倒不急着收敛笑意,回道:“殿下似乎心思不在《韩非》。”他略顿了一顿,道:“下臣以为,若然一个人帮了殿下,不论殿下与此人有何过节,都该道声谢才是。”
十一闻言,尴尬一笑,说:“先生总能一语道破我的心思。”
张宽躬身不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